2.1 诊断指标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
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
2.1.3.1 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1.3.2 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2.1.4 病原学检测
2.1.4.1 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 附件一);
2.1.4.2 RT-PCR 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
2.1.4.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附件二);
2.1.4.4 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5 血清学检测
2.1.5.1 中和试验,抗体阳性;
2.1.5.2 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2.1.5.3 非结构蛋白ELISA 检测感染抗体阳性;
2.1.5.4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抗体阳性(附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