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变态反应
2025年10月13日
五、变态反应
(一)原理
变态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再次进行机体的抗原做出过于强烈或不适当反应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反应。兽医实验室应用最多的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在此型反应中,抗体不起作用,也无补体参与,而由致敏淋巴细胞(T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聚集于反应局部引起损伤。在动物疫病诊断和检疫中,常用的方法有皮内反应法、点眼法等,根据皮肤肿胀面积和肿胀厚度,可作出判断。
(二)操作步骤
将注射部位的毛剪干净,消毒。用卡尺量取剪毛部位的皮肤厚度,在剪毛部位皮内注射试剂,注射48~72 h,根据试验操作规程,观察局部炎性反应,计算皮肤肿胀厚度判定结果。此试验存在一定非特异性,如动物发生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或使用某些药物治疗时,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另外注射用试剂需无菌配制、冷藏保存,应当天用完。
某些传染病引起的传染性变态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但此方法工作量大、检出时间长、操作麻烦,被检动物个体差异、注射剂量和试剂批号等因素都可降低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