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和流行范围
2025年10月13日
一、起源和流行范围
我国在20 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从国外大量引进奶牛,致使很多结核病牛输入,使牛结核病的流行变得更加广泛。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年间,我国牛结核病的发生一直呈缓慢上升态势。70年代以后,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牛结核病的发生达到了我国的历史高峰。在个别地区,检出阳性感染率高达67.4%。虽然80年代牛结核病的流行开始有所缓解,但感染率仍然很高。1985年和1987年进行的2 次全国奶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牛结核病患病率分别为5.83%与5.43%。1979年、1985年和1990年3 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牛分枝杆菌导致的牛结核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4.2%和6.4%。此后虽未有全国性的调查统计数据见诸报道,然而地方性的疫情显示情况不容乐观。2001年对26 个省份的统计表明,个别省牛结核病阳性率高达10.18%。2002年对16 个省的统计调查表明,家畜结核病阳性率超过1%的省有10 个,个别省份高达7%。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010—2019年,全国奶牛结核病整体流行率为2.4%,规模化奶牛场流行率为1.7%~3.7%。仅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全国有14 个省(区、市)均报告了牛结核病疫情,共报告发生疫情79 起,发病807 例,扑杀286 例,疫情分布地区主要以北方为主,其次是西部地区,疫情分布与养牛优势区分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