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原通用检测技术
(一)口蹄疫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可作为口蹄疫的确证试验,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耗时长(需1~4 d),整个试验过程烦琐,且因涉及活病毒的分离培养,必须在生物安全水平四级实验室操作。
1.接种乳鼠
接种2~7日龄未断奶乳鼠,如果乳鼠死亡,则将其骨骼肌组织切成碎片,匀浆成悬液后鉴定。
2.接种细胞培养物
最适用的细胞培养物是犊牛甲状腺原代细胞,最常用的是幼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和仔鼠肾传代细胞(IB-RS-2)。细胞培养48 h 检查细胞病变,如无细胞病变,将细胞培养物冻融,盲传一代。出现细胞病变时,即可用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核酸、抗原检测。
(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非编码区、非结构蛋白编码区是较保守的片段,5’UTR、3D、2B、2A 基因都可作为通用分子检测的靶标,尤其是5’UTR、3D基因应用较多。此外1D 基因的保守区段也可作为检测的靶标。
1.常规RT-PCR
此方法用于口蹄疫的诊断始于1991年,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引物主要针对5’UTR。RT-PCR 技术可检测到细胞毒20 TCID50 或组织毒0.16~0.32 LD50。该方法可用于FMDV 感染的早期诊断(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可查出动物感染后24~96 h 口腔和鼻腔中的病毒,还可用于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动物带毒状况的检测。
2.多重RT-PCR
此方法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的水疱性病毒病,如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4 种病毒的多重RT-PCR 方法。
3.荧光定量RT-PCR
此方法比常规RT-PCR 技术更迅速、灵敏、准确、低污染,5 h 内即能完成全过程。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2 套引物分别针对5’UTR 和3D基因。我国国家标准推荐的引物也是针对3D 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