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牛是BoHV-1 自然感染的主要宿主,各年龄和品种的牛均可感染,多见于育肥牛和奶牛,但肉用牛群的发病率有时高达75%,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为易感,病死率也较高,主要因为此时牛体内的母源抗体降低,增加了病牛感染的机会。牛群发病率为10%~90%,死亡率1%~5%。自然感染的病牛潜伏期一般为3~6 d,有时可达20 d 以上。病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呼吸道型外,还有生殖道型、脑膜脑炎型、眼结膜炎型和流产型。
(一)呼吸道型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冬季。病毒首先侵害上呼吸道引起急性卡他性炎症,病变局限于口、鼻腔、咽、喉、气管。轻症病例黏膜充血、肿胀,并有卡他性渗出物。重症病例可见黏膜下组织发炎,并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极度沉郁,拒食。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故被称为红鼻病。鼻腔黏膜有浅表溃疡,鼻孔流出多量分泌物,初为浆液性,最后则带有脓汁和血液。鼻窦及鼻镜内组织高度发炎而呈红色。因鼻黏膜坏死,病牛呼气常带有臭味。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患病乳牛初期产乳量减少,后期完全停止,5~7 d 可恢复。有时可见病牛拉稀,粪便中含有血液。此外该型病例还常伴发有结膜炎,可见眼睑浮肿、结膜充血及流泪。结膜上有黄色针尖大小的颗粒。无继发感染时病程1 周左右,随后逐渐好转。继发感染的重症病例可能死亡,妊娠中后期的母牛流产,犊牛则出现脑膜炎的变化。流行严重的牛群发病率可达75%以上,但死亡率通常在10%以下。
(二)生殖道型
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潜伏期短,为1~3 d。一般经配种传染,母牛和公牛均可感染发病。病牛初期精神沉郁,发热呈波浪热型,可持续数天。外阴部轻度肿胀,并有少量黏稠的分泌物附着在局部皮毛上,病牛时常举尾,排尿时有痛感。病情缓和者,外阴黏膜上出现白色小脓疱,阴道黏膜轻度充血,阴道壁上附着淡黄色渗出物。重症病例的阴门发炎、充血,阴道底面上有黏稠无臭的黏液性分泌物,大量小脓疱使阴户前庭及阴道壁形成广泛的灰色坏死膜,擦掉或脱落后遗留发红的擦破表皮,阴门流出黏液线条,污染附近皮肤被毛。急性期消退时开始愈合,经10~14 d 痊愈,但阴道内渗出物可持续排出数周。
(三)脑膜脑炎型
主要发生于犊牛,表现为脑炎的症状,体温升高,共济失调,精神沉郁,随后兴奋、惊厥、口吐白沫,最终倒地,角弓反张,磨牙,四肢滑动。病程短促,发病率高,死亡率达50%以上。
(四)眼结膜炎型
多数病牛缺乏明显的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表面形成灰色的颗粒状坏死膜。角膜轻度混浊,眼和鼻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该型有时与呼吸道型同时出现,很少引起死亡。
(五)流产型
可在怀孕的任何时候发生,多发生于妊娠5~8 个月。流产前常无前驱症状,也无胎衣滞留现象。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厌食、体温升高、结膜发炎、流鼻液,有的大量流涎、咳嗽、呼吸困难,病程约为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