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跟踪调查

4 跟踪调查

4.1 目的

核实疫情并追溯最原始的发病地点和患畜、查明疫点的疫病传播扩散情况以及采取扑灭措施后跟踪被消灭疫病的情况。

4.2 组织与要求

4.2.1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养殖单位怀疑发病的报告后,立即指派2 名以上兽医技术人员,在24 小时以内尽快赶赴现场,采取现场亲自察看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疾病暴发事件开展跟踪调查;

4.2.2 被派兽医技术人员至少3 天内没有接触过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物,按《口蹄疫人员防护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4.2.3 备有必要的器械、用品和采样用的容器。

4.3 内容与方法

4.3.1 核实诊断方法及定义“患畜”

调查的目的之一是诊断患畜,因此需要归纳出发病患畜的临床症状和用恰当的临床术语定义患畜,这样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患畜而只保留所研究的患畜,做出是否发生疑似口蹄疫的判断;

4.3.2 采集病料样品、送检与确诊

对疑似患畜,按照《口蹄疫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技术规范》的要求送指定实验室确诊。

4.3.3 实施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严禁从疑似发病场/户运出家畜、家畜产品和可疑污染物品,并限制人员流动;

4.3.4 计算特定因素袭击率,确定畜间型

袭击率是衡量疾病暴发和疾病流行严重程度的指标,疾病暴发时的袭击率与日常发病率或预测发病率比较能够反映出疾病暴发的严重程度。另外,通过计算不同畜群的袭击率和不同动物种别、年龄和性别的特定因素袭击率有助于发现病因或与疾病有关的某些因素;

4.3.5 确定时间型

根据单位时间内患畜的发病频率,绘制一个或是多个流行曲线,以检验新患畜的时间分布。在制作流行曲线时,应选择有利于疾病研究的各种时间间隔(在x 轴),如小时、天或周,和表示疾病发生的新患畜数或百分率(在y 轴);

4.3.6 确定空间型

为检验患畜的空间分布,调查者首先需要描绘出发病地区的地形图、该地区内的畜舍的位置及所出现的新患畜。然后仔细审察地形图与畜群和新患畜的分布特点,以发现患畜间的内在联系和地区特性,和动物本身因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如性别、品种和年龄。画图标出可疑发病畜周围20 千米以内分布的有关养畜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人工屏障等,连同最初调查表一同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4.3.7 计算归因袭击率,分析传染来源

根据计算出的各种特定因素袭击率,如年龄、性别、品种、饲料、饮水等,建立起一个有关这些特定因素袭击率的分类排列表,根据最高袭击率、最低袭击率、归因袭击率(即两组动物分别接触和不接触同一因素的两个袭击率之差)以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追踪可能的传染来源;

4.3.8 追踪出入发病养殖场/户的有关工作人员和所有家畜、畜产品及有关物品的流动情况,并对其作适当的隔离观察和控制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4.3.9 对疫点、疫区的猪、牛、羊、野猪等重要疫源宿主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追踪病毒变异情况。

4.3.10 完成跟踪调查表(见附录A),并提交跟踪调查报告。

待全部工作完成以后,将调查结果总结归纳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到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动物流行病学中心。形成假设,根据以上资料和数据分析,调查者应该得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设:①疾病流行类型,点流行和增殖流行;于传染源种类,同源传染和多源传染;③传播方式,接触传染,机械传染和生物性传染。调查者需要检查所形成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对假设进行修改。在假设形成的同时,调查者还应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案以保护未感染动物和制止患畜继续出现,如改变饲料、动物隔离等;

检验假设,假设形成后要进行直观的分析和检验,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检验和统计分析。假设的形成和检验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应用这种连续的近似值方法而最终建立起确切的病因来源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