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性
2025年10月13日
二、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本菌菌体两端钝圆,呈直杆状,常单个或成双排列,很少出现短链。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近端,因而菌体呈梭形,一般培养条件下很难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在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内可形成荚膜。
(二)培养特性
本菌虽属厌氧性细菌,但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高,对营养要求不苛刻,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45℃,在适宜条件下增代时间仅8 min。据此特性,可利用高温快速培养法,对本菌进行选择分离,即在45℃条件下,每培养3~4 h 传代1 次,即可较容易地获得纯培养。在含人血、兔血或绵羊血的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直径2~5 mm 圆形、边缘整齐、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菌落,菌落周围有双溶血环,内环是由θ 毒素引起的完全溶血,外围是由α 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溶血环似靶状。在卵黄琼脂平板上,因本菌产生卵磷脂酶,能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使菌落周围形成乳白色浑浊带,若在培养基中加入α 毒素的抗血清,则不出现浑浊带。这一现象称为Nagler 反应,为本菌的特点之一。在厌氧肉肝汤中培养5~6 h,即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深层葡萄糖琼脂中培养,大量产气,致使琼脂破碎。
(三)生化特性
本菌最为突出的生化特性是对牛乳培养基的“爆裂发酵”。接种培养8~10 h,发酵乳糖,凝固酪蛋白并大量产气,使凝块破裂成多孔海绵状,呈爆裂发酵现象。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可液化明胶,水解卵磷脂,不产生靛基质,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