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5 d,临床上主要有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一)败血型

多见于犊牛,表现为高热(4l~42℃),精神沉郁,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奶牛泌乳下降,反刍停止。结膜潮红,鼻镜干燥,腹痛下痢,粪初为粥状,后呈液状并混有黏液、黏膜片和血液,有恶臭,常于12~24 h 死亡。

(二)浮肿型

多见于水牛与犊牛。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病牛头、颈、咽喉及胸前部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水肿,手指按压初热、硬、痛,后变凉,疼痛也减轻,舌及周围组织高度肿胀,流涎,呼吸困难,眼红肿、流泪,黏膜发绀,常因窒息和下痢而死,病程多为12~36 h。

(三)肺炎型

较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流泡沫样鼻液,后呈脓性鼻液。病牛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症状。后期有的发生腹泻,便中带血,有的尿血,数天至两周死亡,有的转为慢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