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粪便内检查虫卵、孵化毛蚴,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或动物体内发现日本血吸虫虫体,是诊断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一)虫体收集与观察

剖杀家畜后,快速剥皮,剖开胸腔和腹腔,去胸骨。分开左、右肺,结扎后腔静脉。找出胸主动脉,沿血管平行方向开口,从远心方向插入带橡皮管的玻璃接管,用棉线扎紧固定。橡皮管的另一端接自来水龙头,在肾脏后方紧贴脊柱处,将腹主动脉及后腔静脉同时结扎。分离出肝门静脉,向肝一端用棉线扎紧,离肝一端沿血管平行方向开口,插入带橡皮管的玻璃接管并固定。橡皮管的另一端接40 目的铜筛。打开自来水并逐渐加大水压,当出水无色时,关闭龙头。检查铜筛,发现血吸虫虫体即可确诊。

(二)直接涂片法

重感染地区的家畜粪便、急性血吸虫家畜的黏液血便或病畜肝脏中常可检查到虫卵。肝脏虫卵压片检查时,取出肝脏,肉眼观察有无粟粒大小的白色结节。用眼科剪剪取结节,置载玻片上,每片可置4~5 个结节。取另一载玻片置结节上压紧,用胶布或橡皮筋固定。低倍镜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虫卵即为阳性。

(三)肝脏虫卵毛蚴孵化法

含毛蚴的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孵出,并在水中做迅速的直线运动。取肝脏10~20 g,剪碎,用组织捣碎机5 000~10 000 r/min 粉碎1~2 min,加入100 mL 水,用40 目铜筛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倒入260 目尼龙筛兜,用水淘洗干净。将兜内肝组织进行毛蚴孵化。孵化器具、孵化条件及毛蚴判定参见粪便虫卵毛蚴孵化法。

(四)粪便虫卵毛蚴孵化法

采集粪便宜在春、秋两季进行,其次是夏季,不宜在冬季。采粪时最好在清晨从家畜直肠中采取或取新排出的粪便,采粪量为牛和马200 g、猪100 g、羊和犬40 g。将每头家畜的粪便分为3 份,每份粪量为牛和马50 g、猪20 g、羊和犬10 g,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其中一种方法进行下一步操作。首先是尼龙筛淘洗孵化法(25℃)后,放在铜筛中淘洗,弃去滤杯,滤液倒入尼龙筛兜中,用水淘洗干净,最后将洗粪渣倒入三角烧瓶或平底长颈烧瓶中,加满25℃左右的清水。为便于观察毛蚴,在瓶颈下1/2 处加一块2~3 cm 厚的脱脂棉,再加满水。其次是塑料杯顶管孵化,置粪于铜筛滤杯中,在盛满水的特别塑料杯内充分淘洗后,弃去滤杯,沉淀30 min,倒去2/3,加25℃水,盖上中间有孔的塑料杯盖,再加满水,将盛满水的试管口塞一块2~3 cm 厚的脱脂棉,倒插入塑料杯的孔中。最后一种是直孵法,将粪置于量杯中,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满水,沉淀30 min 左右,倒去1/3~1/2。余下的粪水倒入平底长颈烧瓶中,加水至瓶颈下1/3 处,加入2~3 cm 脱脂棉球,再加满孵化用水。将通过以上操作方法获得的虫卵进行孵育,将装好的三角烧瓶(平底长颈烧瓶或塑料杯)放于20~26℃箱(室)中,在有一定光线的条件下进行孵育。从孵育开始到1 h、3 h、5 h 后各观察一次,每个样品每次观察应在2 min 以上并进行判定,发现血吸虫毛蚴即判为阳性。血吸虫毛蚴眼观为针尖大小,灰白色,梭形,折光强。和水中其他小虫的不同之处是近水面做水平或斜向直线运动。当用肉眼观察难与水中的其他小虫相区别时,可用滴管将虫吸出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下可见毛蚴前部宽,中间有个顶突,两侧对称,后渐窄,周身有纤毛。在一个样品中有1~5 个毛蚴为+,6~10 个毛蚴为++,11~20 个毛蚴为+++,21 个毛蚴以上为++++。

(五)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

慢性及晚期家畜直肠黏膜内沉积的虫卵中有活卵、变性卵和死卵,刮取直肠黏膜溃疡部位,压片镜检虫卵。

(六)检测抗原

日本血吸虫抗原复杂,大致包括酶性蛋白、肌相关蛋白、钙相关蛋白、线粒体相关蛋白、性别相关蛋白、信号蛋白和卵相关蛋白等。目前主要针对血吸虫的循环抗原进行诊断研究。而循环抗原(CAg)是活虫排放至宿主体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虫体排泄、分泌或表皮脱落物,具有抗原特性,可被血清免疫学试验检出。循环抗原的检测有其优越性,不仅能反映活动性感染,而且可评价疗效和估计虫荷。在感染血吸虫宿主体内的循环抗原种类繁多,目前可检出比较重要的3 类游离循环抗原,即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利用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制备出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感染动物的循环抗原,检测水平可达到纳克敏感度。

(七)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基因重组技术、PCR 技术和新近发展的LAMP 法,即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为该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将血吸虫的DNA 分离后,用酶切技术将DNA 降解为片段,装入质粒等载体中,再转染,产生目标蛋白,最终表达大量的有诊断价值的分子抗原(重组抗原)。或直接检测出宿主样本中的血吸虫DNA 片段,表明宿主体内有活的虫体存在,具有与病原检测同等的确诊价值。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各阶段的特异蛋白基因,纯化目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检测宿主体内的抗体,或采用PCR 技术直接检测DNA 片段。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是曼氏血吸虫,我国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日本血吸虫。该研究起步晚,主要针对中国大陆株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