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实验室诊断

2.4 实验室诊断

2.4.1 病原学诊断

2.4.1.1 显微镜检查

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他菌为蓝色。

2.4.1.2 分离培养

新鲜病料可用胰蛋白月示琼脂面或血液琼脂斜面、肝汤琼脂斜面、3%甘油0.5%葡萄糖肝汤琼脂斜面等培养基培养;若为陈旧病料或污染病料,可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培养时,一份在普通条件下,另一份放于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37℃培养7~10 天。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检查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为使防治措施有更好的针对性,还需做种型鉴定。

如病料被污染或含菌极少时,可将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5~10 倍,健康豚鼠腹腔内注射0.1~0.3 mL/只。如果病料腐败时,可接种于豚鼠的股内侧皮下。接种后4~8 周,将豚鼠扑杀,从肝、脾分离培养布鲁氏菌。

2.4.2 血清学诊断

2.4.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GB/T 18646)

2.4.2.2 全乳环状试验(MRT)(见GB/T 18646)

2.4.2.3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GB/T 18646)

2.4.2.4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GB/T 1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