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梦魇的起始,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侵华的原点: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18和19世纪,中国和英国保持着贸易往来。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竭力向中国推销其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颇受欢迎,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却不受中国人青睐。中英间存在着庞大的贸易逆差。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牟取暴利,在用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成目的后,英国开始采取卑劣的手段,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给清政府造成财政困难,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国库空虚。与此同时,鸦片输入也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肉体和精神,导致军队战斗力的锐减,严重的政权危机摆在了清朝统治者的面前。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于1821年到1834年间颁布了8次禁令。1838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再贩卖,否则,将予严办。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及外国烟贩交出鸦片237万多斤,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然而,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并且早已蓄谋侵略中国的英国资产阶级也不甘心放弃能带来巨额利润的鸦片贸易。1839年8月,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开进澳门驱逐英人离境。此事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在美国和法国的支持下,英国于4月确定对华进行军事行动。6月,英东方远征军司令、谈判全权代表义律率48艘舰船和4000余名官兵从印度出发,抵达广东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坚决反击。在进攻福建也未得逞之后,英军在7月沿海北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英舰到达天津大沽口。惊慌失措的道光帝急忙派出琦善与侵略者谈判,允许通商和答应将林则徐等治罪。随后,琦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并将林则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革职。
1841年1月,琦善擅自与义律议定《穿鼻草约》,割让了香港,开放了广州。同月底,不能容忍英军进犯及其提出的苛刻条件的道光帝决定对英宣战。得知消息的英军决定先发制人,于2月25日进攻虎门。驻守虎门炮台的水师提督关天培率400余人与敌展开殊死决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虎门失陷后,广州门户洞开。由于清政府派至广东主持军务的靖逆将军奕山腐败无能,清军很快溃败。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可耻的《广州和约》,接受了英军提出的条件。
但贪婪无度的英国并未就此罢手。英国内阁认为《广州和约》并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决定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指挥英军扩大对华侵略。从1841年8月起,英军先后攻陷福建、江苏、浙江的一些重要城镇。在抵抗无望的形势下,道光决意求和。他下令沿海各省不许与英军开战,并派出使臣议和。而英军为了胁迫清政府同意其全部无理要求,继续发动进攻。1842年6月,英军攻占吴淞口;8月,英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至此,清政府原有的一点抵抗之心已荡然无存,急忙命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国侵略者谈判。
8月29日,在英国“康华丽”号军舰上,耆英、伊里布一字未易地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款,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亦称《江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全文共13款,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偿鸦片烟价及军费2100万元;英国商人应缴纳的进出口货物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议定,中国不得随意变更;为英国侵略者效劳的奸细全部免罪,被监禁者加恩释放;等等。
条约签订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中国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开始动摇,再加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破坏,中国逐步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化。以此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