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的王朝联盟:《神圣同盟宣言》(1815年)

反动的王朝联盟:《神圣同盟宣言》(1815年)

1648年10月24日,“三十年战争”的各参战国为了恢复欧洲和平,在威斯特发里亚召开会议。此次会议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并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和近代欧洲外交史的开端。会议所形成的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发里亚体系,对后世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上,法国和瑞典巩固了战场上所取得的成果,取得了与神圣罗马帝国同等的地位。

威斯特发里亚体系建立后,经过100多年的争斗,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专制制度,并最终打破了威斯特发里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对其他国家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在2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同盟,最终使拿破仑帝国解体,旧王朝得以复辟。1814~1815年列强在维也纳召开旨在恢复欧洲和平与均势的和会,并达成《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这也标志着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的诞生。

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宣称要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同盟规定,缔约各国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须“相互提供经济、军事和其他方面的援助”,以维持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划定的边界和镇压各国革命。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该同盟。11月20日,俄、英、普、奥又签订“四国同盟”。1818年11月,法国加入英、俄、奥、普四国同盟。之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在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暴中,神圣同盟彻底瓦解。神圣同盟虽然打着维护基督教教义的旗帜,但在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在本质上是一个保守、反动、反革命的国际性联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