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俄印传统关系注入了新内容:《俄印友好合作条约》(1993年)
1947年,印度与苏联建交。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与苏联开始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苏联开始向印度提供巨额经济和军事援助。在中印冲突、印巴争端中,苏联态度鲜明地支持印度,两国交往中的军事同盟色彩日趋浓厚。1971年8月,两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签订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明确了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条约规定,在缔约的一国遭到进攻或受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消除威胁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与安全。由此,两国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双边关系,拉开了“冷战”时期印苏联手在南亚地区对抗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序幕。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苏联更是将印度当作抗衡中国的有力工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大减少了对印度的援助,两国的关系一度趋冷,但由于各自战略利益的需要很快得到恢复。1993年1月,时任俄总统叶利钦访问印度,其间两国签署了《俄印友好合作条约》,以取代1971年的《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俄印友好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共15条。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继续保持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定期就涉及两国利益的所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在发生和平受到威胁或破坏的局势时立即协调各自的立场。作为对该条约的补充,两国还同时签署了《俄印防务合作协定》,提出在武器系统、防务设备及零部件的供应,装备使用、维护与更新,军队人员培训、互访以及情报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俄印友好合作条约》废除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中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款,以新的原则规范两国在互利基础上的经济与军事合作关系,从而为俄印传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1994年六七月间,印度总理拉奥正式访问俄罗斯,同俄方领导人就进一步加强双边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合作等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保护多民族国家利益莫斯科宣言》和《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俄印关系宣言》,表示将在保证各自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促进南亚以及俄印相邻地区国家局势稳定方面进行合作。1998年12月,两国又达成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并签署了2001~2010年军事合作协议。经过频繁的高层互访,俄印建起新型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交往更是加速向纵深发展,双方的联合演习、舰队互访、军事学术交流得到加强,武器及技术装备交易逐步扩大,联合研制和联合生产项目增多,印度成为俄在亚洲及至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买家,军事技术合作已成为俄印间特殊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