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

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意英、意法关系由此恶化,国际联盟也作出决定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而此时的德国出于对外侵略的考虑,公开表示支持意大利。两国开始接近,因争夺中欧和巴尔干地区所形成的矛盾也得到缓和。1936年10月25日,双方签订《德意轴心协定》。其主要内容有:德国正式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允许德国在埃塞俄比亚享有特权;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承认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并商定在干涉西班牙和其他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相互合作,携手发展空军。

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德国和意大利在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年11月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时宣称,“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欧洲国家应当围绕这个“轴心”进行合作。墨索里尼还叫嚷“新时代已经开始”。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后同德、日、意三国代表合影

就在西方德意互相勾结的高潮到来的时候,在东方,日本却比他们先行了一步。征服中国,是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实行“南进”“北进”,击败英美苏,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核心和先决条件。早在1931年,日本就借柳条湖事件迈出达成其侵略企图的第一步,并迅速实现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占领。1936年8月,日本五相(包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会议制定了向外发动侵略的基本国策。为寻求德国的支持,日本决定与德国加强勾结。同年11月25日,日本驻德大使武者小路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柏林缔结了《日德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一般称为《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是一份赤裸裸的反共宣言,协定的序言部分即诬指共产国际的目的是破坏和威胁现存的国家。规定日德双方将交换关于共产国际的情报;并为采取反共产国际的措施而进行“协商”和“紧密合作”。该协定还有一个秘密的附件,要求双方不得同苏联缔结同《反共产国际协定》精神相违背的政治协定;当缔约一方与苏联发生冲突时,缔约另一方不得采取实质上会减轻苏联处境的任何措施。此协定的签订,更加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当局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苏联是日本最危险的敌人,日苏之间迟早必有战争。但是,在日苏战争中,“中国之向背对帝国之作战影响极大”,并且预感到“一旦日苏开战,中国有极大可能成为苏联之友邦”。因此,首先要征服中国以消除北进过程中的威胁。于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年11月6日,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达成,标志着东西方的法西斯政府相互响应、相互勾结的步骤基本完成,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日本承认了佛朗哥法西斯政权;佛朗哥政权也承认了日本一手制造的伪“满洲国”。至此,一个世界性的侵略集团正式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