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秩序与列强利益分配的规定:《雅尔塔协定》(1945年)
《雅尔塔协定》是雅尔塔会议后的成果形式之一。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由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陪同,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雅尔塔举行了8天会谈,史称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德黑兰会议之后的第二次三大国首脑会议,是在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是协调战争末期盟国作战计划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重要会议。反法西斯同盟国于1943年夺得战略主动权和展开战略反攻以来,至1945年初,在各个战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欧洲,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胜利之后,在1944年连续发动10次战略性战役,消灭德军200万。盟国军队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国北部成功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对德战争的第二战场。在亚洲,中国人民的抗日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开始准备全线大反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虽因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夺得了战略主动权,但仍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美军同日军在西南太平洋进行着激烈的逐岛争夺战。美当局估计,要彻底打败日本并迫使其无条件投降,美国还得苦战一年半,而且可能要付出100万人的伤亡代价。因此,美国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另外,德国统治集团并不甘心日益临近的失败,试图单独与美英媾和,以集中力量与苏军死拼,甚至企图挑起美、英与苏联之间的冲突,从中渔利。随着战争胜利的发展,盟国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形势和若干棘手问题。表现之一就是英国政策中消极面的增长和英苏关系一定程度的紧张。1944年10月9日至17日,丘吉尔对莫斯科进行访问,并发生了后来国际上议论纷纷的“瓜分巴尔干势力范围”事件,这使罗斯福甚感不悦。三大国关系的微妙与复杂以及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三国首脑进行会晤。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左起)在雅尔塔
1944年,正值美国将进行总统选举,经过3个月的交涉,罗斯福终于同意赴雅尔塔出席三国首脑会议。三国抱着或同或异的目的来到了克里米亚半岛。
关于德国问题,会议讨论了德国无条件投降条款和对德处置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同意罗斯福提出的原则上德国必须被分割的建议。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由苏联代表提出了德国实物赔偿计划的基本原则,丘吉尔虽然承认苏联作出的牺牲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大,但他反对确定赔偿数额,并认定200亿美元数目过高。
关于法国参加对德国占领的问题,由丘吉尔提出。他建议从英美占领区中分出一定地区作为法国占领区,并参加对德管制委员会。斯大林则认为对德管制委员会应由坚决抵抗德国并为夺取胜利作出最大牺牲的国家来领导,而法国对战争贡献甚少。后来,斯大林和罗斯福还是同意了丘吉尔的意见,同意邀请法兰西临时政府参加对德管制委员会。波兰问题是会上争论最激烈和最棘手的问题,其中焦点有二,一是波兰国界,二是波兰政府问题。关于把寇松线定为波兰东界,美英两国虽同意,但都留有后话。而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的争论就更大了。英美均持异议,丘吉尔率先反对,罗斯福也认为苏联提出的波兰边界“沿西尼斯河下行”是没有理由的。关于波兰政府问题,苏联与美英两国历来意见不一。苏联始终支持波兰临时政府,而英美长期以来只承认波兰流亡政府,拒不承认临时政府。为打破僵局,苏联提出的新建议得到了罗斯福的肯定。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同意取消波兰流亡政府,扩大临时政府,并在此基础上普选新政府。会议还讨论了被解放的欧洲政策问题、南斯拉夫问题、关于建立联合国组织问题等。让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是罗斯福出席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在雅尔塔正式会议上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1945年2月8日下午,罗斯福和哈里曼背着丘吉尔,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进行了一次私下会谈,形成了秘密的《雅尔塔协定》。2月11日,罗斯福和斯大林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书上签字。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还涉及了中国,即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的要求须予满足;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调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甚至到今天,国际事务中也依然有它的影子。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的基础之上,规定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方针,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美国为争取苏联,以出卖中国的利益来讨好对方,却也延续西方绥靖政策的遗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国之一,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牺牲,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理应恢复中国的全部主权和权益。但是,雅尔塔协定却把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苏美双方一致同意对该协定保密,直到1945年6月中旬才告诉中国政府。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宋子文两次去莫斯科谈判,并于8月14日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两个换文和4个协定。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一方不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换文和协定中,苏联同意给中国的援助“当完全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而蒋介石则同意外蒙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
在《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中,美苏以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做交易,划分了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美国让出了中国东北等地区的一些权益,满足了苏联的需要,自己却取得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尊严的严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