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诡诈之能,沙俄完全控制新疆: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

极尽诡诈之能,沙俄完全控制新疆: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

1864年,新疆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反清农民起义。然而武装反清的领导权大多被宗教和民族上层分子所掌握,并导致在新疆境内出现了许多互不统属的封建割据政权。1865年初,浩罕国摄政王派军官阿古柏乘新疆纷争之机,率领一支武装力量侵入南疆,攻占了喀什噶尔地区。到1870年,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均被阿古柏所占,新疆的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同时,新疆的动乱加剧了英国和俄国对中国新疆的争夺。英国策动阿古柏向土耳其或印度称臣,俄国则出兵侵占伊犁,并欲占领整个新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1875年4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1876年3月,清军分批入疆,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连连奏凯,仅半年多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1877年春,清军乘胜进军南疆,三战告捷,阿古柏仓皇逃至库尔勒,在绝望中自杀。同年12月18日,清军收复喀什噶尔,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等逃向俄境。1878年1月2日,和阗收回。至此,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随后,清政府开始着手从沙俄手中索回伊犁。1878年,吏部侍郎、署理盛京将军崇厚奉旨出使俄国,与之就归还伊犁问题进行谈判。在俄期间,俄政府极尽诡诈之能事,而崇厚卖国求荣,处处退让。1879年10月2日,在沙俄胁迫下,崇厚在《里瓦基亚条约》上签字。《里瓦基亚条约》共18款,另附《瑷珲专条》和《兵费及邮款专条》。同日,双方还签订了《陆路通商章程》。根据这些条款和章程,中国仅收回伊犁城,沙俄却割去伊犁西面和南面以及斋桑湖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沙俄可在蒙古、新疆全境免税进行贸易,通商路线扩增至两条,分别通到天津和汉口;对俄开放松花江;俄国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等7地增设领事;中国赔偿沙俄军费280万两白银。

面对大量出卖中国权益的条款,中国朝野震惊,举国反对。在一片改约声中,清政府于1880年2月照会沙俄政府,表示不能批准《里瓦基亚条约》。同时,派出大理寺少卿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重新就伊犁问题进行交涉。1880年8月,谈判开始。然而,由于清政府从一开始就准备妥协退让,所以,即使曾纪泽据理力争,表现出高尚的爱国精神和优秀的谈判素质,但在没有后盾的情况下,也只能一再做出让步。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代表格尔斯、布策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亦称中俄《改订条约》)。同时签字的还有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及《专条》一件。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俄国归还所占伊犁地区;赦免卖国叛乱分子;居民愿入俄国国籍者,一年内准予迁居;中国赔偿俄国900万卢布;沙俄割占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地区斋桑湖以东的中国土地;中国准许俄国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两国在沿边界百里内贸易均不纳税,俄商在蒙古贸易不需纳税,在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增辟由新疆到嘉峪关的陆路贸易通道,进口税减三分之一;开放松花江;等等。

通过签署条约,中国虽争回伊犁附近有战略意义的1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但仍丢失了伊犁以西和北疆斋桑湖以东共7万平方千米的大片领土。另外,沙俄通过免税、减税特权,扩大陆路通商,把中国西北部地区变成它的重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对该地区的民族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如此,沙俄还利用在一些城市可以设立领事的权利,在这些城市派驻了军队。因此可以说,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西北各省,特别是新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完全被控制在沙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