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以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步骤:《美以战略合作协议》(1981年)

加强美以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步骤:《美以战略合作协议》(1981年)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为遏制苏联,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渗透。同年,因亲美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倒台,美国在中东更为倚重以色列。此时,与阿拉伯国家水火不容的以色列正迫切希望得到美国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二者一拍即合,于1981年11月30日在华盛顿签署了《美以战略合作协议》,亦称《美以谅解备忘录》,美国希望通过加强对以色列的援助来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协议由序言和6条正文组成。主要内容是:加强战略合作,彼此提供军事援助;战略合作包括双方之间的军事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在东地中海举行的海、空军演习)、建立和保持联合备战活动(包括自由使用维修设施和其他永久性防御设施)等;两国国防部长建立协调委员会,以确定双边军事合作的范围及活动细节。

协议签定不久,以色列在美国的纵容和支持下,借口其驻英大使遇刺,大举入侵黎巴嫩,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驱逐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战争从1982年6月4日爆发至9月15日以军撤出贝鲁特西区,持续了3个月有余,以以色列取胜告终。以军的胜利既是其适时决策和正确方针战法的结果,但更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美国每年向以提供约30亿美元的援助,以军在战争中使用的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导弹、电子战设备等,均由美方提供。国际社会介入后举行的谈判中,美特使也偏向以色列进行调停。1983年5月,经美国的直接参与,美以达成撤军协议,在黎南部作出有利于以色列安全的安排。可以说,离开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

《美以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又于1983年11月29日在华盛顿签署一项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成立政治军事联合委员会。1984年1月,双方制定了包括联合军事演习、美在以储存武器装备、美增加对以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战略合作细则。1986年5月,两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战略防御计划的《谅解备忘录》,决定共同研制战略反弹道导弹。1988年6月,双方又确定共同研制“箭”式反弹道导弹。

1998年10月,美国与以色列又就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加强战略领域合作达成新的协议。根据协议,以美两国成立一个联合战略委员会,负责双方在技术、战略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美国还考虑一旦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胁,即在中东地区部署中、远程弹道导弹。通过这一系列协议,美以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