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地吐出骨头,俄国企图破产:《交收东三省条约》(1902年)
甲午战争以后,清朝政府便决定“联俄拒日”,俄国遂以中俄共同御敌为名贿赂李鸿章,于1896年签订《中俄密约》,约定若日本侵犯俄中时,中俄共同抵抗,俄舰可使用中国口岸。1898年俄国又以相同的手法与李鸿章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俄国不仅依约租得旅顺、大连25年,而且还获得了东北铁路修筑权。清政府以重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赎回的辽东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俄国人的手里,而且东三省为俄国铁路贯通,使整个东北实际上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0年沙俄在参加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天津的同时,还单独出兵我国东北,企图强占东北。《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未能实现,不肯从东北撤兵,并以保护教堂、铁路为借口发动了东北战争。1900年6月下旬,俄军完成“黄俄罗斯计划”的战争准备,趁京津危急之时将13万大军压向黑龙江边境。7月中旬,俄军兵分几路入侵东北,大肆屠杀中国平民,激起东北军民的顽强抵抗。在爱国将领、黑龙江将军寿山的带领下,东北军民积极布防,与义和团一道共同抗俄。面对强大的敌军,中国军民表现出誓死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但是中国的军力毕竟太弱,再加上清政府的一味妥协退让,俄军很快占领了东北的主要城镇。10月1日,俄军在山海关登陆北上。4日,俄军攻占锦州,切断关内外联系。至此东北抗俄战争失败。俄国加紧推行“黄俄罗斯计划”,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占领东三省后俄军与盛京将军增祺进行和谈,妄图以华制华,为吞并东北进行必要的过渡。11月30日,增祺在俄方提出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签字。俄国名义上交还奉天省,实则取得驻军权和监控清朝地方政府的权力。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也感到损失太大,对这一章程不予承认。日英等国也因利害冲突出面干涉,要俄国从东北撤兵,俄国被迫废止章程。1902年4月8日,俄国驻华公使雷萨尔与清政府外务部大臣奕劻、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主要内容有:东三省归还中国;俄军在18个月内分三期全部撤回;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再增加兵力,撤兵后,驻东北的军队人数无论增加或减少都应及时通知俄国;规定交还山海关、营口等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1903年4月,沙俄在第二期撤兵期满时,不仅违约不撤,反而增兵,又向清政府提出7项新的侵略条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交收东三省条约》是日俄战争的导火索。1903年秋,沙俄决定毁约开战,兼并东北。早已觊觎东北多时的日本,遂以此为借口,于1904年2月对俄宣战,日俄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