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精心设计:《加施泰因公约》(1865年)

俾斯麦的精心设计:《加施泰因公约》(1865年)

1863年11月,德意志掀起了反对丹麦的民族主义浪潮。其起因缘于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的地位问题。历史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是归属德意志还是归属丹麦一直未能得到确认,但是1852年的一份协定却规定两公国不可分离。1863年11月,丹麦通过的新宪法却藐视这一协定,公然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就割断了两公国间法律和历史的联系。对此,德意志强烈要求把两公国从丹麦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领土。因归属争端而导致的民族主义浪潮给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动对丹麦的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他施展手腕,先后使俄、法两国同意保持中立,并与奥地利结成联盟。1863年11月18日,普奥一起呼吁丹麦放弃新宪法。第二年1月16日,两国又向丹麦国王发出了最后通牒,并威胁说将采取军事行动。在遭到拒绝后,普奥联合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2月1日,普奥联军向石勒苏益格进攻。由于装备差、兵力小,丹麦军队节节败退。而英、法、俄的中立立场也使丹麦不久就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2月19日,联军攻入丹麦领土。4月18日,丹麦大败。在英国的斡旋下,4月25日,英国、俄国、法国、瑞典、普鲁士、奥地利6国在伦敦关于两公国的归属问题召开会议,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6月25日,会议中断,战火又起。

7月12日,丹麦向普奥求和。8月1日,丹麦与普奥签订预备和约,放弃对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一切权利。10月30日,普奥与丹麦在维也纳签订了最后和约。根据和约,丹麦将两公国交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管理。

在清除了丹麦障碍之后,普鲁士首相就开始盘算与奥地利的战争。

他认为,与奥结盟只是权宜之计,二者早晚都要翻脸。为此,他在处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问题上,有意制造困难,向奥地利提出苛刻条件。这自然引起后者的不满;此外,普鲁士还进行武力挑衅,更激化了双方的矛盾。然而,恰在此时,奥地利因国内出现危机而不得不决定对普妥协。1865年8月14日,两国签订了《加施泰因公约》。根据公约,两公国的领土所有权归两国所有,行使权由两国分别掌管;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管辖,荷尔斯泰因归奥地利管辖。

不难看出,公约使两公国分离,并产生了行政上的混乱,似乎是未经慎重考虑而导致的后果。但事实上,这正是俾斯麦设计的一个诡计。因为唯有如此,他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顺理成章地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