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而无功的协定:《苏捷互助条约》(1935年)
俄国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1922年12月30日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世纪20年代,苏联政府为摆脱孤立地位,与除美国之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和周边邻国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希特勒一上台,为了得到英法的谅解和支持,公开反共反苏,并蓄意恶化与苏联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政府意识到,法西斯国家奉行奴役全世界的侵略战争政策,它们同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苏联也认识到,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上,和平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任何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制止侵略战争都远远不够。于是,苏联调整了自己的外交策略,尽量避免卷入英法美挑起的战争,转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步骤,扩大反法西斯的力量。
日本在远东的侵略,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使美国感到不能再不承认苏联这支新兴的力量,也不能不顾自身的利益,于是谋求改善同苏联的关系。1933年11月16日,苏美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随之,在世界上出现了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第二个高潮。在欧洲,法国的政治家们对法西斯德国军备力量的不断膨胀最为敏感,包括外交部长在内的许多人已充分认识到同苏联接近对保障法国安全的重要意义。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于1935年5月2日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同年5月16日,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经过谈判,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订了《苏捷互助条约》。该条约的内容与苏法条约基本相同,规定,如捷克斯洛伐克或苏联受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侵略威胁或有被侵略的危险时,两国互相保证立即进行协商,如一国成为一个欧洲国家未经挑衅的侵略对象时,两国应立即相互支援和协助。但由于捷方坚持,条约另有一项附加的“签字议定书”,规定只有法国对被侵略国提供援助时,苏捷双方才有义务相互援助。这一规定是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要求写进去的。捷外交部长贝奈斯说,这样做是为了表明捷克斯洛伐克“不愿把自己的政策的方向从西方转到东方”。他还说,“考虑到我们是属于西欧的,我们不愿单方面与俄国联系”。
正是因为这一附加的条款,再加上法国后来转而追随英国对德执行绥靖政策,致使该条约在1938年苏台德危机和1939年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时,未发挥任何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