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日南进战略创造条件:《松冈—亨利协定》(1940年)

为日南进战略创造条件:《松冈—亨利协定》(1940年)

战前与战争初期,法国对德国采取纵容姑息政策。但法国的一步步妥协,并没有起到任何的安全作用,反而让希特勒看到了它软弱可欺的一面,成为被德攻击的早期对象。但是,就在法国陷落之前,它在远东对日本的态度仍旧是妥协,以损害他国利益来满足自己并没有把握的目的。在法日交易中,受害最重的当然是中国。

1939年9月下旬起,法国的做法越发对中国的抗战不利。为了与日本亲善,法属印支当局以法国处境困难为借口,对经越南转运至中国的援华物资设置重重障碍,并对中国的严正交涉屡屡加以搪塞。为了尽快让日本体会到法国的“好意”与“诚意”,法国政府甚至主张承认中国的伪政权并希望蒋汪合流。法国的妥协与犹豫不决与其对战争本质的认识和对本国利益的患得患失是分不开的,它一会儿对日本在印度支那的扩张表示疑虑,一会儿又认为法国的利益首先应该在欧洲,远东只是其整个利益的附属,帮助中国的日程应放在欧洲战场胜利之后。在这种指导思想左右下,法国也与日本开始了谈判,于1940年6月20日与日本签订了《天津协定》。根据协定,法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需要”,允许日本插足法租界,镇压抗日活动,就天津存银问题也满足了日本的要求。这样,继英国与日本签订《天津协定》之后第8天,法国也以牺牲中国利益的方式与日本达成了妥协,成了远东法西斯的又一个帮凶。

法国败降后,日本迫使法国政府同意关闭滇越铁路,禁止任何可能助长重庆作战能力的过境运输,同时在河内设立以西原一策为首的检查机关。为了得到在法属印支更多的权利,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向法国大使阿尔塞纳·亨利提出在印度支那建立军事基地和日军拥有过境权的要求。经谈判,双方于8月30日签订了《松冈—亨利协定》。在协定中,法国同意派遣对华作战之日军使用法属印支内的机场及通过法属印支,并由驻印支的法军司令官同日方协商为日军提供军事方便,法国最终承认日本在远东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日本也表示尊重法国在远东的权力和利益,对其给予充分的经济合作。可以说,《松冈—亨利协定》为日本的南进战略创造了条件,法国也因这一协议的签订而使自己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