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海峡非军事化的结束:《蒙德勒公约》(1936年)
就在希特勒的法西斯冒险行为频频得手之时,意大利也不甘寂寞,加紧扩军备战。意大利法西斯代表、首相墨索里尼的狂妄并不亚于希特勒,他公开叫嚷:“明日的欧洲,是法西斯的欧洲。”他还企图统治巴尔干,控制东非和红海,变地中海为“意大利内湖”,实现复兴“大罗马帝国”的美梦。
由于埃塞俄比亚的特殊政治地理因素,它成为意大利侵略的首选对象。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处于英、法、意三国殖民地的包围之中,是三国殖民扩张争夺的交会点,同时也是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厄立特里亚的接壤国。意大利的企图和用意很明显,就是要用武力侵占埃塞俄比亚,并将它与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成一片。于是,从1934年初开始,意大利就在意属索马里大量储存军事物资和扩建军事基地。并在意属索马里同埃塞俄比亚的边境制造冲突。埃塞俄比亚向国联提出控诉,而作为国联主要成员之一的法国和英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不但没有谴责意大利的这种侵略行为,反而为意大利提供了一些坚定其侵略决心的暗示。从法国外交部长与墨索里尼达成的协议中,可以看出双方的讨价还价与互相利用。在欧洲问题上,意大利支持法国的立场,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法国表示,除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以外,它在埃塞俄比亚没有其他经济利益,实际上是默许了意大利可以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英国与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有利益矛盾,为了不让意大利得到整个埃塞俄比亚,英国提出了一些建议,意大利虽然没有同意,但英国的态度对其侵略的野心起了一定的鼓励作用。1935年10月3日,意不宣而战,向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并于1936年5月5日占领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日意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和意属索马里以及厄立特里亚合并为意属东非。意大利对埃的侵略战争,遭到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对,国联行政院也迫于形势的压力,于10月7日通过决议,谴责意大利的行动是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10月19日国联大会批准了对意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仍执迷不悟,一直没有关闭苏伊士运河,没有切断意大利的供应线。英国竟然反对将禁运范围扩大到石油产品和封锁苏伊士运河。更有甚者,国联否决了埃塞俄比亚贷款购买武器的要求,就连埃自己从国外购买的武器运抵吉布提港口时,也遭到法国殖民当局的扣留。时间持续到1936年7月4日,国联宣布撤销对意大利的制裁,也就是默认了意大利的侵略行径。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加剧了地中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北非的英属苏丹和英属索马里处在意大利殖民地的包围之中,英国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不仅如此,意大利还在地中海地区大力扩建海空军基地,导致意土关系恶化。由于1923年7月24日制定的《洛桑海峡公约》使黑海海峡非军事化,对土耳其和黑海沿岸国家的安全不利。所以,土耳其主张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修改黑海海峡制度。英国原则上同意。不过作为交换条件,趁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造成紧张局势之际,英与土耳其、希腊和南斯拉夫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约定一旦意大利攻击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即行互相援助。1936年4月11日,土耳其向洛桑会议参加国发出照会,建议召开新的国际会议修改海峡公约。6月22日至7月20日,会议在瑞士的蒙德勒召开。从会议的时间可以看出会议进行的艰难程度。本来意大利也是洛桑会议参加国,但它借口其他会议参加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而拒绝参加。其余9国英、法、日、希、土、南、罗、保、苏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苏联代表团和英国代表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苏联代表认为,黑海海峡是黑海沿岸国通往地中海和世界各大洋的唯一通道,应考虑到这些国家的特殊利益,应让它们的军舰自由通过,而对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则应作出一定的限制。英国代表则坚持要求承认黑海是公海,反对限制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进入黑海海峡。日本支持英国的立场。这样,经过一个月的争论,终于于7月20日签署了有效期为20年的新的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即《蒙德勒公约》,并于11月9日生效。《蒙德勒公约》对战时、和平时商船和军舰的通过作了较具体的规定:各国商船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可自由通过海峡,战时土耳其有权禁止敌国商船通过海峡;军舰通过海峡应通过外交途径预先通知土耳其政府,正常通知的期限为8天,非沿岸国家为15天;平时可以停留在黑海的非沿岸国家的军舰总吨位一般不得超过3万吨,特定情况下不得超过4.5万吨,其中任何一个非沿岸国家在黑海上所拥有的军舰吨位应被限制在2万~3万吨,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1天;任何一个国家通过海峡的舰只不得超过9艘,总吨位不得超过1.5万吨,黑海沿岸国家不在此限;在任何情况下,军舰通过海峡时不得使用舰载飞机;战时,如土耳其中立,禁止任何交战国军舰通过海峡,如土耳其参战,允许军舰通过与否由土耳其决定。根据条约,由洛桑公约设立的海峡国际委员会被撤销,恢复了土耳其对黑海海峡地区的主权行使。《蒙德勒公约》是各有关国家激烈争论、讨价还价的产物,反映出在战略要地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的交织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