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立反英联盟的企图:《俄德毕由克条约》(1905年)

德国建立反英联盟的企图:《俄德毕由克条约》(1905年)

19世纪90年代的德国国力强盛,生产力高度发展。1895年1月25日,德皇威廉二世发表公开演讲,提出德国要推行世界政策,“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其控制世界的野心显露无遗。1898年,德国通过了为期20年的庞大海军计划;1900年,又将计划规模扩大了一倍。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咄咄逼人的妄图重新瓜分世界的政策,引起英德两国利益冲突并且愈演愈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这样,英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对外方针,即放弃原先奉行的“光辉孤立”政策,先是在东亚与日本建立了同盟关系,接着便在欧洲向法国表示出愿意亲近的态度。面对德国的威胁,法国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英国的意图自然受到法国的欢迎。

1903年5月1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7月6日,法国总统鲁贝回访伦敦。访问期间,法国外长德尔卡塞和英国外交大臣伦斯达温举行了谈判。鲁贝回国后,谈判继续在伦斯达温和法国驻英大使康邦之间进行。由于彼此都有联合的愿望,因此谈判进展顺利。1904年4月8日,英法之间达成《英法协约》,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两国间的有关殖民地方面的问题。同时,它使英国和法国携起手来,为以后联合对德作战作好了准备。

对德国来说,《英法协约》的签订不啻于当头一棒。它再也不能坐视于己不利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决定拉拢俄国离间法俄关系,破坏《英法协约》,建立起大陆反英联盟。为此,它利用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后的困境,在1904年夏天与沙皇政府签订了《德俄通商条约》,答应给俄国提供大批借款以满足其战争所需。与此同时,德国乘机给俄国施加压力,要它与自己结成反英同盟。接着,德国又开始挑拨英俄关系。当时,英国和俄国的关系本已十分紧张,而“赫尔事件”的发生更为德国施展手段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1904年10月21日夜,在离英国赫尔港不远的道格海滩附近,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将一艘英国渔船误认为日本驱逐舰,随即开火。事件发生以后,英国向俄国提出严正抗议,并采取了一些军事措施。看到事态进一步扩大,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异常兴奋。1904年10月27日,他给沙皇尼古拉二世发了一封电报,在电报中建议组成一个反对英国的强大联盟,并共同迫使法国也同德俄两国联合起来抗击英国。面对英国的军事威胁,沙皇并无太多的选择,于是复电表示同意。

威廉二世本以为一切都将如愿以偿,但未曾料到法国的外交斡旋使其如意算盘落空。对于英俄之间的紧张关系,法国并没有“坐山观虎斗”和“坐收渔利”的心思。相反,它非常焦虑不安。法国认为,英俄的反目,必将影响法俄关系,影响法英关系,进而会对法国在欧洲建立反德联盟产生消极作用。所以,在“赫尔事件”的处理上,它力劝英国采取克制态度,积极促成英俄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和。

然而,德国并不死心。1905年,当俄国惨败于日本并面临着国内革命的时候,德国再次向俄国提出结盟建议。1905年7月23日至24日,在德皇的倡议下,尼古拉二世和威廉二世在波罗的海的毕由克岛附近举行会晤。威廉二世向尼古拉二世提出以德国过去拟就的俄德联盟草案为基础进行谈判,沙皇表示同意。7月24日,双方签订了《德俄毕由克条约》。这样,俄国就背叛了自己原来的盟友法国。按照条约,缔约一方遭到某个欧洲国家攻击的话,缔约另一方提供全力的军事援助,并且,缔约国不得再与共同敌国中的任何一国订立单独和约。条约签订以后,俄国国内一些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在日俄战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背弃俄法盟约建立俄德同盟,对俄国而言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他们劝告沙皇废除这个条约。经过权衡利弊,沙皇首肯了大臣们的意见。随即写信告诉威廉二世,在和法国进行必要的磋商之前,条约不能生效。在委婉的拒绝言辞中,德俄同盟计划彻底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