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蹂躏画上了句号:《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1988年)

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蹂躏画上了句号:《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1988年)

处于亚洲中西部的阿富汗虽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牧业国家,但由于是欧亚两洲间的战略要地,长期以来就是列强妄图控制的目标。特别是作为内陆大国的苏联,为了获得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再到印度洋的自由权,实现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对阿富汗更是用尽心机。在经济上,通过所谓援助掌握阿富汗的经济命脉;在军事上,利用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控制阿富汗军队;在政治上,培植亲苏势力,不断干扰阿富汗内政。不仅如此,苏联从1973年7月到1979年9月还在阿富汗策划了3次政变,但3次政变都未遂苏联所愿。于是,苏决心出兵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

为了使突袭取得成功,苏联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它不但秘密调集军队和作战物资,以种种借口向阿派出军事人员和先遣部队,而且变相剪除阿政府军武装,并在舆论上迷惑阿富汗政府。1979年12月,苏军侵入阿富汗。而仅仅在1年之前(1978年12月5日),苏联还与阿富汗签订了《苏联和阿富汗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提出双方将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全面合作;将在相应协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军事领域内的合作以加强双方的防御能力;将就保障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进行磋商以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

被阿抵抗战士击毁的苏军直升机残骸

苏联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全面控制阿富汗。为达到这一目标,苏军以其土耳其斯坦军区的部队为基础编成对阿作战集团,包括:5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1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1个前线航空兵集团军、2个防空师,经过局部动员补充还组建了一些独立的摩步团(相当于2~3个摩步师)。另外从中亚军区抽调了1个摩步师,从白俄罗斯军队和南高加索军区抽调了1个空降师,以及从内地抽调歼击航空兵约3个团、3个武装直升机团和运输航空兵一部(含部分直升机部队),总兵力在26万人以上。不过,实际使用的部队只是上述的一部分,计有:6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1个歼击航空兵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2个运输直升机团、3个防空火箭团、1个雷达团,此外还有方面军通信旅、运输旅、油管旅、工兵旅和其他一些勤务部队,兵力约15万人,拥有坦克2000余辆、步兵战车约1000辆、其他装甲车约3000辆、各种火炮约2000门、各型汽车2.5万辆、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近100架、武装直升机近100架、运输直升机60多架、侦察机6架。除一些重型装备和某些勤务部队由于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未进驻外,实际进入阿境的人数在12万左右。

1979年12月27日晚7时30分左右,苏空降部队在克格勃人员的配合下,相继夺取了喀布尔电报大楼、总统官邸、总统府、广播电台和阿政府各部等要害部门。在与阿总统卫队和部分驻喀布尔军队4个小时的激战之后,阿总统被击毙,重要官员被逮捕,驻守首都的阿军被解除武装。当晚11时许,苏军完全占领了阿富汗首都。次日凌晨,苏地面部队越过边境,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境内展开进攻。在推进过程中,苏军只遇到轻微抵抗。到1月3日左右,即用了一周的时间,苏军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国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然而,战争并未就此结束。遍布全国的阿富汗游击队此时已发展起来,并将打击的目标由以前的亲苏傀儡政府转向了苏联占领军。

苏军入侵时,游击队的各种武装力量已达三四万人,到1983年,阿富汗游击队已有10万人,游击队组织60多个。1986年,阿游击队壮大到20多万人,游击队组织也有90多个。其中主要的组织有:阿富汗伊斯兰党、哈利斯原教旨主义派、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由前陆军军官拉希姆·瓦尔达克领导的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阵线,以及民族解放阵线等。游击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采取突袭的方式,或捕杀敌军政官员,或伏击敌车队,或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苏联针对游击队的特点和作战方式,也运用了相应的反游击战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形成僵局最终使自己深陷战争泥潭不能自拔。苏联长期作战的结果,是官兵士气的低落。而大量的物资耗费和伤亡也引起苏联国内人民的不满。据估计,苏联在阿富汗的军费消耗,每年在20亿美元左右。而自1979年12月出兵以来,苏军总的伤亡人数已达48788人,其中13310人死亡,另有311人“失踪”。

面对国内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阿富汗局势难于驾驭的情况,苏联别无他途,只能撤军。1988年4月14日,《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正式签字。根据这个协议,苏联军队将从5月15日开始,在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由于种种原因,阿富汗境内还会存在着长期动乱甚至是军事斗争,但毕竟协议代表着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蹂躏画上了句号。

在这场长达9年的战争中,苏联虽付出了耗资200亿美元、伤亡数万官兵的高昂代价,但始终未能有效控制整个阿富汗。阿富汗尽管有上百万人死于战祸,450多万人沦为难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但依然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说明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对弱小国家实行武力征服的政策已难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