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般的平等:联合对敌下的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

“空中楼阁”般的平等:联合对敌下的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

所谓中美、中英新约,是指1943年1月11日中美间缔结的《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和中英间缔结的《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使美国彻底甩掉了“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包袱,直接投入战斗。美、英等国的直接参战,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也使中外关系出现了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为改进中国抗战状况,促进英美对中国的了解,实现双方合作抗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英美为了对日作战,也需要中国的配合。英美不再推行其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两面政策,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1942年,中国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标志,正式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1年底和1942年初,中美政府商定组织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并于1942年6月26日由中美间签订《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来具体规定军事合作的内容,即战争期间中美相互供给用于防卫目的的兵力、物资和情报。

但是,中外的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都是为了打倒法西斯,不过美英还是私心有余。表面上看,虽然美国援助中国抗日也有其加强对华影响和控制的目的,但由于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的签订,二者的关系是融洽的。中英关系就不那么乐观了。早在美国邀请中国政府参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英国就表示反对,认为把中国同英国相提并论是“可笑的”,反映了英国统治阶级对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轻视心理。另外,蒋介石调解英印关系的失败也被英国说成是干涉了英国内政。

尽管中国同美英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但是在抗击侵略上双方基本保持了一致。在大敌当前的1943年,中美、中英变为同一个营垒中的盟友,废除不平等条约也就成了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同时,英美也主动改善自己在中国的形象,这样新约缔结的条件逐渐成熟。通过中方的交涉,英美表示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并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进行中美和中英谈判。中美之间的谈判比较顺利。中英之间由于九龙租借权问题,陷入僵局。这一僵局由于中国的让步而打破,尽管中国民众对英国拒绝讨论九龙问题而感到不满,但从与盟国团结一致对敌的大局出发,中国决定签署中英新约,九龙问题留在以后再解决,即保留今后再次提出九龙问题的权利。这样,中英谈判未陷于流产境地,中美、中英新约得以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两个条约规定:现行中国与美英的条约中,凡授权美英政府或其代表管辖其在华人民之一切条款,均予撤销作废;废除1901年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终止该议定书给予美英的一切权利;交还北平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权;终止美英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撤销美英军舰驶入中国领水之特权,撤销美英船舶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英国放弃其要求中国任用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

中美、中英新约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桎梏而长期斗争的结果,用当时国民党谈判代表的话说是“划时代的事件”。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外国政府宣布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和中国订立平等新约,但同时也深刻地指出,条约的订立,并不表示中国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真正的平等。因为中国还没有真正解放,中国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些国家还在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只有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才能取得真正的平等地位,否则,只是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