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重要基础:《苏英同盟互助合作条约》(1942年)
1940年5~6月,德国闪击西北欧和法国获得成功,打破了欧洲力量平衡,英国面临本土作战的严重危险。英国紧急向美国求援,希望英美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国家。欧洲战局的变化逐步改变了美国所持的孤立主义立场。随后,美国陆续向英国提供援助。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增强美国防务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当总统认为对美国防务有利时,他可以在他所取得的生产所需资金范围内,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务防务物资;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租借法案的通过,结束了美国长期坚持的“中立”政策,标志着美国由非交战国向交战国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为美英同盟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1941年3月27日,两国又秘密制定了“ABC-1计划”,打下了结盟的军事基础。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闪电战方式突袭苏联。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苏联卷入战争,使如何尽快合作战胜法西斯成为大国间交涉和争论的焦点,这就提出了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这既是重大的军事战略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外交问题。第二战场的开辟,是指以西欧为主要区域,集中全力打击法西斯德国,并最终战胜所有法西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西欧德军后方心脏地区,以相当规模的军力打击和牵制德军,配合苏军,造成德军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局面。尽管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提议最先是由英国提出的,但围绕第二战场问题,苏美英之间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异常激烈反复的斗争。
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首次致信丘吉尔,正式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和北极地带开辟反对希特勒的第二战场,并强调在法国北部开辟新战场,“不但能够转移希特勒在东方的力量,而且还可使希特勒不能侵入英国”。由于英国国内的意见分歧和其战略眼光的短浅,英国一度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出尔反尔,后来一直采取顽固的反对立场。但是,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特别是英美人民普遍支持苏联的行动和建议,在这种形势下,英美政府很难回避第二战场问题。1942年,受罗斯福总统邀请,莫洛托夫访美。他决定先访问伦敦,后去华盛顿。事实上,早在1941年12月,英国陆军大臣艾登曾访问莫斯科,就两国关系和缔结战时军事互助、战后合作条约同苏联进行过会谈。但由于英国不承认苏波边界而搁置。莫洛托夫抵达伦敦后,代表苏联同意条约中不列入领土条款。通过苏联的让步,1942年5月26日,双方缔结了《苏英同盟互助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在反对德国及其仆从国的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一切援助;双方除同意外,决不与德国及其仆从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两国承诺,为了战后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仍将实行合作,并采取一切措施使德国不能重新侵略,破坏和平;战后,缔约一方如果卷入德国或其仆从国家的战争,缔约另一方应立即给予军事援助和其他援助;双方保证决不追求领土扩张,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决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同盟或集团。虽然《苏英同盟互助合作条约》并没有提及第二战场的问题,但对加强两国战时和战后合作,对巩固反法西斯联盟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