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全面衰落:《卡洛维茨和约》(1699年)

土耳其的全面衰落:《卡洛维茨和约》(1699年)

匈牙利地处东南欧,建于公元1000年。在10世纪末期随着国力的增强,匈牙利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个艺术文化中心。之后,由于国内实行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政策,匈牙利国力渐趋衰弱,由此成为周边列强的觊觎目标。13世纪前后建国的奥地利和土耳其都将匈牙利作为掠夺的对象。到16世纪上半叶,两国已将匈牙利瓜分完毕。随后,奥土两国间开始了直接的对抗。到17世纪,这种对抗更趋激烈。

17世纪中期以后,奥土争夺的焦点集中于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1663年,土耳其率先发起进攻。战争开始后,奥地利由于军事准备不足,很快处于被动。但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利于奥地利,双方优势对比也因此逐步倾向于奥地利。当奥地利的盟军参战以后,土耳其多面受敌,失败命运不可避免。1664年8月1日,土军在摩格斯多夫一役中大败于奥军,不久便被迫接受和谈。在谈判过程中,由于法国军队对奥地利形成威胁,为对付这种严峻形势,奥地利不得不作出极大的让步。在8月10日双方签订的《沃什堡和约》中,作为战败者的土耳其不仅获得了对特兰西瓦尼亚的主宰权,而且还从奥地利手中得到另外一些土地。

《沃什堡和约》的签订在匈牙利奥占区引起波动,由此产生了对抗奥地利君主的情绪。但是一场企图摆脱奥地利统治的密谋很快流产,主要策划者遭到了严惩。奥地利此举的后果便是更大规模的反奥起义。面对这种形势,土耳其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大力支持起义,从而使原本存在的奥土矛盾更加尖锐,最终导致了长达16年的奥土战争。

1683年,土耳其向奥地利正式开战,10万大军很快进入匈牙利奥占区。面对土军攻势,奥地利一方面派兵对阵,一方面积极进行外交活动。不久,奥地利获得多国支持。在1683年9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面临城破之时,盟国军队及时来援,击败土军。随后,战局开始有利于奥军一方。从1684年到1688年,由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组成的“神圣同盟”(后又有俄国加入)节节胜利,连续受创的土军已准备求和。但是,复杂多变的欧洲形势很快就抵消了奥地利的战争优势。在1690年经过休整的土军抓住反攻机会,频频击败奥军。从1691年下半年开始,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697年9月,奥军借土军面临与俄奥两线作战之机发动进攻,在11日于岑塔镇战役中大败土军。次年,土军在攻打威尼斯和波兰时又遭到惨败。至此,土耳其输掉了这场战争。

在英国和荷兰的斡旋下,交战各方于1698年10月在卡洛维茨开始正式谈判。1699年1月26日,土耳其与交战各方分别签订了条约,这些条约合称《卡洛维茨和约》。根据《卡洛维茨和约》,土耳其宣布放弃对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主张。苛刻的条款使土耳其失去了大片土地。从此以后,土耳其无力向欧洲扩张领土,它在东南欧的政治优势也消失殆尽。同时,国内没落的政治经济状况也加速了土耳其的衰落。可以说,《卡洛维茨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土耳其帝国大国地位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