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关键作用:《海湾战争正式停火的决议》(1991年)

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关键作用:《海湾战争正式停火的决议》(1991年)

1990年8月2日凌晨两点,伊拉克以14个师的兵力,在空军支援和海军配合下,对邻国科威特进行大规模入侵。科威特军队在伊军的快速突击中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迅速被伊突破了边境防线。至中午伊军占领了国防部、电台、电视台等科威特要害部门,下午2时攻占了埃米尔王宫,控制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傍晚,伊军控制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和科威特自独立以来,在边界勘分方面始终未能达成协议。两伊战争后科威特埃米尔曾提出以免除伊拉克全部债务、并出资帮助伊拉克恢复和重建来换取同伊拉克划定永久性边界,但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断然拒绝。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债台高筑,为摆脱国内的经济困难,伊拉克把眼光转向了科威特。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国内石油资源极为丰富。伊拉克企图动用武力,掠夺科威特资财,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除此之外,科威特所拥有的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始终是伊拉克垂涎的目标。这两个岛屿是所有航行于阿卜杜拉水道船只的必经之地,一旦为敌国所有,就等于掐住了伊拉克的出海咽喉。而伊拉克如果拥有了这两个岛,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善在海湾地区的战略态势;倘若伊拉克进而占领科威特全境,不仅能将海岸线延长213公里,而且可拥有现代化的科威特港和米纳艾哈迈油港,伊拉克在海湾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将大为改观。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占领科威特这一令世界震惊的重大事件。

多国部队夜间空袭巴格达

海湾地区地处亚、非、欧通道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同时这一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石油资源,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其战略地位极为突出,是各大国战略争夺的重点。因此,这一地区的任何事态发展都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国际社会立即作出反应,各国纷纷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联合国还通过了第661号决议,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多数阿拉伯国家最终也在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立场上取得了一致。美国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即派出一支航母战斗群迅速开往海湾地区,并于8月7日实施“沙漠盾牌”计划,在海湾地区开始了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军事集结。其他主要的西方国家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还说服它的盟国或出钱或出兵,组成了庞大的反伊军事同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威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围绕解决海湾危机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希望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然而面对国际社会的制裁、军事压力和外交努力,伊拉克没有表现出丝毫合作的姿态,没有任何的退让和松动。在政治谴责、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军事制裁都未能使伊拉克作出让步表示的情况下,联合国于11月29日通过了第678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于1991年1月15日从科威特撤军,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使用武力)以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后国际社会的外交活动更加频繁,然而伊拉克仍不为所动。在国际社会的一切和平努力均告失败后,海湾战争爆发了。

1991年1月17日凌晨两点,美国总统布什一声令下,一场世纪大战拉开了帷幕。战争的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另一方是孤立无援的伊拉克,尽管伊拉克在战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战争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多国部队一方无论在武器数量还是质量以及指挥体制的完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伊拉克,可以说从战争一开始就已注定伊拉克必败无疑。战争开始后的十几天内,多国部队派出大批空军对伊拉克的机场、防空阵地、雷达系统、指挥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后勤补给线、桥梁等重要设施进行了多次反复轰炸,使伊拉克地面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伊拉克的战略反击能力被严重削弱。伊拉克以防空导弹进行还击,也造成多国部队一定程度的损失,但这些远不足以压制和抗衡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

从1月31日起,多国部队的空袭作战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重复攻击初步恢复原状的战略目标,力求歼灭伊军地面有生力量,将相互联系的伊军分割开来。空袭造成伊军伤亡惨重,使前线伊军战斗力大幅下降,伊拉克的地面设施被基本摧毁,制空权丧失。随后,多国部队派出地面作战部队,力图通过地面作战,最终收复科威特,歼灭伊军的共和国卫队。2月24日解放科威特的地面进攻全线展开,由于伊拉克丧失了从空中获得情报的可能性,难以摸清多国部队的地面作战企图,所以在地面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多国部队则利用空中优势和灵活的作战指挥,歼灭了缺乏统一指挥的大批伊军,迅速突破了“萨达姆”防线,于2月27日夺取了被伊军占领的科威特城。伊拉克见大势已去,为避免遭受毁灭性打击,被迫发出停火呼吁,并致函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条件接受安理会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通过的所有12项决议。美国于2月28日宣布停止进攻性作战行动。3月2日,安理会通过第686号决议,要求伊采取措施结束海湾敌对行动。次日,伊表示同意,并与多国部队就停火细节达成协议。安理会随即就海湾正式停火问题与各方进行磋商。

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在海湾地区正式停火的第687号决议——《海湾战争正式停火的决议》。主要内容有:伊拉克须承认它与科威特于1963年10月签订的两国边界协议;在科伊两国边界伊拉克一侧10公里和科威特一侧5公里的范围内建立非军事区,并由联合国派驻观察员组;伊无条件地接受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拆除所有生物、化学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有关的研制与生产设施;伊拉克今后不准拥有研制核武器、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材料及有关的设施,已拥有的核材料须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控制之下;伊对侵科造成的一切损失和伤害负有赔偿责任;继续禁止所有国家向伊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4月6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该决议。4月11日,安理会主席就伊接受该决议致函伊驻联合国大使,宣布海湾战争正式停火。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一次“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冲突,对于海湾地区的影响至今持续。它不仅在地缘战略上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军事上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高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既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又促进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方式的巨大变化,使现代战争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