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讹诈交织军事威胁,狮子大开口: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大片中国土地,但沙俄侵略者的胃口是填不满的。沙俄为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强行塞进勘分中俄西边界的条款,强行规定了中俄西段边界走向,把清朝设在中国境内城镇附近的常设卡伦(哨所)硬说成是分界标志,把当时中国内湖斋桑湖和特穆尔图淖尔湖硬指为界湖,为日后侵吞中国西部大片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2年1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召开会议,拟定侵华策略和划界方案,决定以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任命巴布科夫等为谈判代表,命令他们谈判前在中俄边境线上进行军事挑衅,非法垒石立界,占领中国领土,制造既成事实,以胁迫清政府承认。
1862年8月,沙皇政府要求清政府派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在塔城谈判。在谈判中,巴布科夫坚持以中国境内的常设卡伦为界,企图占领包括巴尔喀什湖、斋桑湖、伊塞克湖在内的大片领土,遭到明谊驳斥。明谊指出,中国在西部边境地区设置各种卡伦,是为了稽查行旅、管理游牧,常设卡伦是其中一种,大都设在中国境内城镇附近,距国境线最近的有几十里,最远的有几百里以至千里,因此常设的卡伦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国界线。如按常设卡伦划界,俄国势必割去中国大片土地。至于沙俄提出占有斋桑湖和特克斯河上游地区等,中国方面也不能接受。甚至按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巴尔喀什湖等3大内湖也属于中国领土。俄方理屈词穷,中止谈判,派出大批侵略军向中国西部纵深地带推进,垒石立界,掳掠烧杀,无恶不作,对中国清政府施加压力。在沙俄侵略者军事进攻面前,中国西北各族人民和驻守在边疆的清军广大士兵,同仇敌忾,与俄国强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可是清政府却在沙俄武力威胁下,越来越软弱。清政府这时正在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回民起义,为维持在国内的统治,清政府不惜对外妥协。1864年9月,在沙俄的威胁和外交讹诈下,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条约共10款,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割让了中国西部总面积达4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3个不平等条约,沙俄一共割占了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成为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一个侵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