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对德集体防范体系:《美洲国家防御合作互助宣言》(1940年)

建立对德集体防范体系:《美洲国家防御合作互助宣言》(1940年)

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之后,便积极扩军备战。为了获得充足的战略原料和粮食,它把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拉丁美洲。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在拉丁美洲进出口贸易中所占地位就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第三位。经过大战期间的一度中断及战后初期一段时间的恢复,到30年代,德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更是迅猛发展。从1936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在拉丁美洲进口贸易中所占地位,已经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德国在拉丁美洲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对美国和英国来说,不啻为一个危险的信号。与此同时,德国在部分南美国家的投资、在整个拉美的航空事业等也同样严重威胁着两国。尤为让美英不能容忍的是,德国从30年代初开始就对拉丁美洲进行政治渗透,组建纳粹团体,支持和资助当地的法西斯组织。这些举动,引起拉美国家和美英的高度警惕。

针对这种日益紧张的局势,美国提议在将于1938年召开的第8届泛美会议之前,举行一次美洲国家维护和平会议,以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遏制外来的侵略势头。美国的建议得到各国的一致赞同。1936年12月1日,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会上,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在西半球的和平遭到威胁时,美洲国家必须进行协商。以此为基础,与会各国缔结了《维护、保持和重建和平的公约》。根据公约序言,任何美洲国家都不能置身于发生于美洲的战争之外,在遇到以下3种情况时,各国应进行磋商,寻求合作解决的办法:(1)美洲的和平受到外来威胁;(2)美洲国家间发生战争或处于实际战争状态;(3)美洲之外的战争可能会威胁到美洲各国的和平。《维护、保持和重建和平的公约》首次提到了联合对付美洲以外的威胁,为美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同反对轴心国的侵略提供了法律依据。

1940年,欧洲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继四五月间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之后,德国6月战败法国。随后,法西斯开始将侵略目光投向英国。面对欧洲局势,虽然远隔千里,但美洲仍感受到严重的战争威胁。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增加军备拨款,他说:“由于现代攻击的潜在速度,保卫整个西半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要求有机动性的武器随时备用。”同时,他向拉丁美洲国家建议将第二届美洲各共和国外长协商会议提前召开,就非美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防务合作等问题进行磋商。

1940年7月22日至30日,第二届美洲各共和国外长协商会议在哈瓦那举行。会议在最后一天通过了《关于临时管理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公约》和《哈瓦那决议书》。《关于临时管理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公约》的主要内容有:现属于欧洲国家的岛屿或地区,如存在被交换或易主的危险时,美洲各共和国可以对其实行临时管理;缔结该公约的国家各派代表一人成立领土管理委员会,行使临时行政权;当无须进行临时管理时,上述岛屿或地区应立即恢复原状,或自行决定命运。《哈瓦那决议书》除重复公约的内容以外,还作出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任何美洲国家都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美洲国家一道,采取有利于本国及大陆安全的行动。

此外,哈瓦那会议还发表了《美洲国家防御合作互助宣言》,宣布任何美洲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尊严受到非美洲国家的侵犯时,都将被视为对其他宣言签署国的侵略行为。各国可以进行协商或谈判,就采取必要的防务行动进行合作或互相提供援助。《美洲国家防御合作互助宣言》的签订,为美洲各国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建立针对德国的集体防范体系提供了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