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以间30多年的战争状态不复存在:《埃以和约》(1979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侵占了阿拉伯国家6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上百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新产生的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又孕育着一场新的战争。
1956年7月26日,苏联支持下的埃及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英法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此举对英国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英法决定出兵动武。为了给自己的行动找到合适的借口,法国提出利用阿以矛盾,挑起争端,之后英法再以保卫运河国际航道安全的理由出兵介入。
1956年10月22日,法、英、以三国代表团在巴黎近郊的塞夫尔签订了《塞夫尔条约》。根据条约,以军于10月29日下午进攻埃及军队;次日英法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各自从运河撤退10英里;如任何一方政府拒绝此项要求或在12小时内不予同意,英法联军将进行干预;如埃及拒绝,英法联军将在10月31日早晨发动进攻。如果说,第二次中东战争是一场戏剧的话,那么英法以的身份既是演员,也是导演。
1956年10月29日下午,这场战争戏按时拉开了序幕。4.5万以军分4路进犯埃及的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埃军很快失去了半岛的大部。大批英法飞机也对埃及的机场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设施进行了空袭。
由于国际社会对英法不断进行指责,美、苏强烈反对,迫于压力,英国首相于6日傍晚在下院宣布,英法将在午夜停火。在此之前,埃以已同意停战。为期6天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此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美苏加紧了在中东地区的渗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角逐,构成了埃以矛盾持续加剧的国际背景。从国内情况看,1965年起,以色列经济陷入了严重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同时为了实现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未实现的目的,以色列又一次摩拳擦掌。从1967年开始,以不断向叙利亚进行军事挑衅,并挑动埃及卷入冲突。
1967年4月7日,以飞机侵入叙利亚领空,与叙空军发生空战。随之,以为了诱惑叙利亚的盟国埃及介入冲突,于5月10日前后故意散布消息称将在5月17日进攻叙利亚。19日,以向西奈半岛方向增兵,埃及也立即作出反应。30日,埃及、约旦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6月4日,以内阁经过7个小时的讨论后,决定开战。
1967年6月5日,以军向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突然发动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正式爆发。以军乘埃军开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了200架飞机同时空袭埃及9个机场,在80分钟内实施了8个波次的攻击,使埃军大部分飞机(约300架)毁于地面。而后以飞机对约旦的安曼机场和叙利亚的马费拉克机场和大马士革机场进行了轰炸,摧毁了两国的大量飞机。
空袭期间,以地面部队利用己方的制空权,出动22个旅的兵力向多个方向快速突击,仅4天时间就攻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的约旦管辖区、加沙地带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对以军的大举进攻,缺少准备和装备陈旧的阿军疲于应付,损失惨重,不得不停火,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战决议。至此,为期6天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以处于誓不两立的境地,而雪上加霜的是,联合国在美苏操纵下于1967年11月22日通过242号决议,要求阿拉伯“尊重并承认”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造成了“不战不和”的局面,成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隐患。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败北的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直为收复失地而进行着军事准备。1972年11月,埃及着手拟订作战计划。翌年1月,阿拉伯国家召开军事会议,协调如何对以色列召开作战和政治行动等问题。与此同时,以军也保持高度戒备。到10月初,双方已呈剑拔弩张之势,战争一触即发。10月6日下午,叙利亚和埃及军队分别从北线和西线向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以军阵地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十月战争)开启了序幕。
第四次中东战争持续到了23日,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不仅收复领土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损失惨重,徒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以色列来说,尽管取得了胜利,但未能重创阿军,而且损失不轻。此外,双方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战争结束后,双方大力整饬军备,中东地区又一次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然而在另一方面,战争也使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对用武力收复领土的可能性提出了疑问,并开始寻求新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这就为埃及同以色列订立和约创造了可能。
1979年3月2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签订了《埃以和约》(全称为《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和约包括序言和正文9条及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埃及和以色列结束战争状态;埃及对西奈半岛行使主权,以将驻扎在半岛上的人员撤离;两国建立正常的外交、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两国边境建立有限的军事力量区,派驻联合国部队和观察员;以色列船只可以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埃及和以色列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直接或间接地向对方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埃以间30多年的战争状态不复存在。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以色列仍坚持原有的扩张政策,所以和约并没有给该地区带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