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伊土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条约(1514~1639)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萨非王朝的伊朗都信奉伊斯兰教,是中世纪西亚地区的两个大帝国,但由于派别不同,争夺宗教统治权和争夺两河流域领土的斗争十分激烈。萨非王朝奉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则信奉逊尼派。在土耳其帝国内部有许多什叶派教徒,萨非王朝于是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四处活动,鼓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人的统治,对土耳其构成威胁。1514年,土耳其苏丹(国王)谢里姆一世残酷镇压了安纳托利亚什叶派教徒的叛乱,屠杀了约5万人,并乘机进攻伊朗,伊土战争开始。这场持续百余年的战争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拥有火炮的土耳其军队在伊朗西部的查尔迪兰打败萨非王朝军队,占领萨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翌年土耳其军队再次获胜,随后占领库尔德斯坦、亚美尼亚西部等地。但战争进行到1555年时,双方已不分胜负,于是该年5月两国签订《阿马西亚和约》,规定伊朗占有外高加索领土,土耳其把伊拉克并入自己的版图,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由双方瓜分。
第二阶段,土耳其乘伊朗国内动荡之际再次进攻伊朗。苏丹军队从克里米亚出发,在奇尔德尔击溃伊朗军队。此后土军与阿塞拜疆部分封建主联手,占领包括大不里士在内的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1590年萨非王朝的阿拔斯一世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和约》,根据条约,伊朗几乎把整个外高加索和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大部分领土(伊朗西北部)都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第三阶段,阿拔斯一世整顿军队,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使萨非王朝达到极盛,同时又与土耳其的对手俄国及欧洲诸国建立政治、外交关系。1603年,阿拔斯一世命令伊朗军队向土耳其军队进攻,同年10月攻克大不里士,在乌鲁米亚湖附近,6万伊军击败10万土军。1612年双方订立和约,伊朗收复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库尔德斯坦等地。尽管土耳其仍继续开战,但依旧未获得多大战果。1639年伊土缔结《席林堡和约》,基本上肯定了1612年和约的内容,只是伊拉克归属奥斯曼帝国。
伊土战争导致无辜百姓大批死亡,严重阻碍了伊土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伊朗和土耳其在这场战争中均未获胜,国力反而大为削弱,逐渐成为正把魔爪伸向中东的西方列强的侵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