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黄金时代”的结束:《卡托—康布雷齐和约》(1559年)

意大利“黄金时代”的结束:《卡托—康布雷齐和约》(1559年)

意大利地处欧洲大陆南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意大利的商业和贸易十分兴旺。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指1096年至1291年间发生的8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的天主教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以后,意大利几乎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意大利内部的发展却极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各城市之间竞争也相当激烈,政体形式多样,政治上四分五裂。实力较强的有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和教皇国。它们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同盟关系,相互之间矛盾重重,时有冲突。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但也为法国入侵和强国之间争夺意大利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1494年1月,法国国王查理八世以自己作为安茹王朝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为借口,派兵开进那不勒斯,标志着意大利战争的开始。战争分为3个阶段。

法军在帕维亚城外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

第一阶段,查理八世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于1495年2月占领那不勒斯。随即,威尼斯、米兰、教皇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组成反对法国的“威尼斯同盟”,在同年7月击败法军,迫使法国撤出那不勒斯。但法国并未死心,1499年法国拆散威尼斯同盟,侵占了陷入孤立的米兰和伦巴第,次年又同西班牙共同瓜分了那不勒斯。然而1504年那不勒斯又被西班牙夺走,于是分别侵占那不勒斯和米兰的西班牙与法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第二阶段,1508年12月,西班牙、法国、教皇国结成“康布雷齐同盟”共同对威尼斯作战。法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利极多,引来了威尼斯、教皇国、西班牙、英国和瑞士组成的“神圣同盟”对法战争,法军被迫从所占地退却,战争中的获利得而复失。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继位后于1515年9月再度占领米兰,控制北意大利,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则继承在南意大利的权利。这样,意大利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同法国瓦洛亚王朝争夺的战场。

第三阶段,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联合英国、教皇国、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对法国开战,结果法军惨败,国王法兰西斯一世被俘。1526年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回国后组织反西同盟,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一世签订和约,主动放弃了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然而战争并未就此结束,以后法国寻找同盟者,几次试图卷土重来,但终归失败,迫不得已于1559年与西班牙签订《卡托一康布雷齐和约》,结束了这场为时65年的战争。和约规定,法国放弃自1552年起侵占的大部分地区,在洛林只保留3个主教区,在意大利只保留5个要塞。根据条约,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取代法国控制了意大利,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却依然继续。

意大利战争是一场法、西霸权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意大利被蹂躏,导致其政治局势更加混乱,经济愈加萧条,而且丧失了文艺复兴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它的“黄金时代”。法国则因此劳民伤财,国内局势趋于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