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西欧霸主地位不再:《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和《拉什塔特和约》(1714年)

法国西欧霸主地位不再:《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和《拉什塔特和约》(1714年)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由于他没有子嗣,王位继承问题便分外引人注目。在角逐王位的过程中,皇族各派明争暗斗,其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格外用心用力,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事实上,在17世纪末,路易十四就垂涎于西班牙这块“肥肉”。当时,他积极活动,竭力促使英国、荷兰等几个欧洲大国与法国共同瓜分西班牙。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得知路易十四的行径后,十分恼火,立即宣布取消法国王位候选人及法国支持的另一位候选人的继承权。但不巧的是,查理二世确定的王位继承者不久突然死去。一时间,西班牙宫廷内又因王位继承问题而涌起风波。在派系之间激烈的斗争之后,查理二世不得不做出最后决定,把自己全部的遗产让给法国方面的继承人。他同时提出条件,西班牙和法国两国永不合并。

英奥联军与法军战于马尔普拉凯

布伦海姆之战中,马尔伯勒公爵指挥英荷联军进入阵地

查理二世去世后,路易十四背信弃约,激起英国、荷兰、奥地利的强烈不满。1701年9月,这些国家组成反法大同盟,后来葡萄牙也加入这个同盟。次年,英、荷等国正式向法国宣战,法国陷入了整个欧洲与其为敌的被动局面。在1702年至1704年的战争第一阶段,法国取得了一些表面上的胜利。但因多方作战,消耗巨大,加之饥荒以及国内的农民起义,法国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从1705年到1710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法国在军事上受到一系列失败。在此期间,路易十四于万般无奈时曾想到缔结和约,但由于同盟国提出苛刻条件而未能成功。

1710年对路易十四来说不啻为福星高照的一年,本已难逃失败厄运的他在这一年看到了希望:成员国政局的变化使反法同盟产生了裂痕,各同盟国开始转变态度。1711年,英、法开始秘密谈判;1712年,英、荷、法之间的军事活动停止;1713年,英、荷、葡萄牙等国与法国、西班牙在乌得勒支召开和会,签订和约。次年,随着另一重要条约——《拉什塔特和约》的出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疲惫不堪的法国侥幸逃脱了完全失败的命运。按照两个和约,法国要分别在欧洲和美洲割让领土。

和约使法国的势力大大削弱,其西欧的霸主地位不复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和约提高了英国的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英国奠定了贸易和殖民地霸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