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实力的削弱:《日俄朴茨茅斯和约》(1905年)
日本和英国缔结了第一次同盟条约以后,便将对俄战争准备的重点从外交转到了军事。1902年5月、7月、11月,两国先后在横须贺、伦敦和东京召开会议,讨论确定了具体的军事协定。日本一步步具备了对俄国发动战争的条件。
在各列强别有用心的鼓动下,日本和俄国关于中国东北问题的矛盾愈演愈烈,靠近了战争的边缘。1903年,早有准备的日本基本完成其备战计划。这时,它的陆军拥有13个师团、两个骑兵旅团和两个炮兵旅团以及部署在台湾的3个混成旅团,人数达20万,而且全部采用新式装备;其海军装备以英国军舰为主,共有军舰150多艘,实力在东亚为最。此时的俄国却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国内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国际上处在孤立地位。然而,俄国却仍然穷兵黩武,决心发动对日战争以缓和国内矛盾。在1903年,俄国的东亚部队大约有20至30万人,与日本接近,而其东亚舰队却弱于后者。
1903年6月,俄国派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访问日本,名为缓和日俄矛盾,实则打探日本的虚实。访问过程中,日本提出通过谈判来协调双方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8月,谈判开始,日本提出议案。10月,俄方针对议案回复日本,但遭到日本的拒绝。俄国也立即表示反对日本议案,谈判就此破裂,双方进入剑拔弩张的状态。1904年1月,日本再次提出谈判,但被俄国回绝。2月5日,日本宣布同俄国断交,10日日俄战争爆发。
战火燃起之后,日军一路所向披靡,先后占领朝鲜汉城,中国大连、旅顺和沈阳。1904年5月27日至29日,日海军在对马海峡全歼俄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至此,俄败局已定。整个战争中,俄军和日军各伤亡27万人,沙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也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到来。战争也给中国东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无数中国平民在战争中伤亡。
1905年8月10日,经美国斡旋,疲惫的双方各派全权代表在美国波士顿以北约80公里的朴茨茅斯海军基地举行谈判。经过17次会议之后,于9月5日签署了《日俄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分正约和附约两个部分。正约的主要内容是:俄国对日本在朝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予以承认,俄国不得干涉日本在朝鲜的行动;俄国撤出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军队;日俄两国将辽东半岛之外的所占领土交还中国;俄国将旅顺口、大连及其附近领土和领海的租借权让与日本;俄国将长春至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转让给日本;俄国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和公共建筑、财产与完整主权一并永远让与日本。附约的主要内容为:和约生效后的18个月内,两国军队必须从中国东北除辽东半岛租借地以外的土地上全部撤走;铁路沿线保留的守备队每公里不得超过15人;两国派人组成专门委员会划定日俄在库页岛的边界。
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的俄舰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是在没有中国和朝鲜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的。因此,它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别国主权、任意处理他国领土的产物。它所体现出来的,是帝国主义野蛮无耻的强盗行径。条约宣告日俄战争的结束,沙俄的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