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斯综合征
(一)概述
阿-斯综合征(ASS)是由于心率过快或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出现的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临床表现。
1.病因
(1)冠心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引起阿-斯综合征,以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主,心脏停顿,机电分离,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者,多数为下壁心肌梗死。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时常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包积液、累及传导系统时易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极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预后严重。
(3)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钾引起的阿-斯综合征,主要由于钾摄入过少,排出过多,输入不含钾的液体,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失钾。低血钾能使潜在自律纤维的自律性增高,易达到阈值,产生各种异位节律。低钾能使浦氏纤维、心肌纤维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差别增大,促使折返激动引起快速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及酸中毒者发生的室颤较顽固,要反复除颤且电量大,才可转复。
(4)药源性:如利多卡因中毒,最早出现和最严重的症状是中枢神经兴奋后发生呼吸抑制,静滴过量有心搏骤停的危险。对心肝肾疾患者,如合并有室性期前收缩应用利多卡因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从莫菲滴管分次滴入,室性期前收缩消失后静滴维持。此外导致阿-斯综合征的还有地高辛、胺碘酮(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阿司咪唑、氯丙嗪等。
(5)电击心搏骤停:心电图出现室性自主节律,必须采取紧急综合抢救。
2.发病机制
引起ASS发作心律失常的类型分为三种。
(1)快速型: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扑动。
(2)缓慢性:如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三束支阻滞,窦性停搏等。
(3)慢-快型:如SSS(病窦综合征)。
3.急救
1)徒手心肺复苏:胸外人工按压术除起“胸泵”作用外,还可使胸膜腔内压增高,简便易行。首先叩击心前区,而后以正确的姿势进行胸外按压,并坚持不断进行,以保证心脑肾重要脏器循环的最低水平。此法在院外或紧急情况下尤其适合。
2)电击除颤:电击除颤是抢救的重要措施,成人一般采用200~300 W/s,先从200 W/s开始渐加大量。电击后需10~30 s心脏才能恢复正常节律。对于顽固性室颤可于数秒钟采用连续2次电击法。由于前次电击降低的心壁电阻抗,第2次电击容易获得成功,在抢救中很少1~2次电除颤成功。电击对心肌并不造成明显损害。
3)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它不仅有治疗作用,也有预防作用。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早及溶栓过程中再通,及早应用利多卡因可预防室速、室颤及阿-斯综合征发作。因此急诊患者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时一般可另建立静脉通道用利多卡因维持。
(2)糖皮质激素:除具有一般的抗感染、抗毒作用外,尚有扩张血管、加强心肌收力、改善微循环、减少血管渗出、拮抗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等作用,从而保护心血管生理功能。此外,还能增强机体对紧张刺激如电击、感染、缺氧的耐受能力,并能兴奋中枢神经和改善脑水肿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出现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证明糖皮质激素对窦房结有很好的兴奋作用。糖皮质激素有加强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的作用,从而提高在人体窦房结的自律性。对于病性心肌炎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作早期可大量、短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速房室传导并消除心肌水肿。电击出现的阿-斯综合征,短时间直接推注地塞米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肾上腺素:用药的目的主要为诱发心脏复跳并增进心肌收缩力。心脏复苏的重要作用之一α兴奋作用,能使血管收缩,提高血压,尤其是提高舒张压,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应首先选用肾上腺素。在有效的心脏按压下,静脉内和气管内给药的效果优于心内给药。
(4)维拉帕米:对部分室速有效。一些患者出现胸闷、心悸、频发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室扑,连续出现阿-斯综合征,利用利多卡因静滴不能缓解,可改用维拉帕米5 mg静脉注射,10%葡萄糖200 mL加维拉帕米20 mg维持,室速多可停止。室早逐渐减少后可加用极化液营养心肌。
(5)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上采用以上两药,阿托品可视心律情况随时以莫菲滴管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不但能使心肌纤维复极化,并能加快心律和减轻复极的不均一,可作为首选药。
(6)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对一些原因不明的昏迷、休克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纳洛酮。首次负荷量推注,继而分次滴入可取得显效,可使多种措施无效的急危重症患者脱离危险。临床使用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优点。
(二)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患者出现失神、口唇发绀、黑蒙、抽搐、心跳、呼吸骤停、小便失禁等。
(三)护理
1.立即协助医师或独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抢救药物的输入。
2.根据病情需要,协助医师或独立进行电除颤。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各种抗心律失常措施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如无心电监护仪,则必须用听诊器监听并作心电图复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4.遵医嘱正确进行药物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往往伴有血压下降,一旦心律失常纠正后,血压也可回升,所以,不必过早应用升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