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腕舟骨骨折

九、腕舟骨骨折

腕舟骨骨折为腕部常见的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舟骨是最大的一块腕骨,略弯曲呈舟状,中段较细者为腰,骨折多发生于此处。

本骨折隶属于中医腕骨骨折范畴。

(一)病因病理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先着地,腕关节强度桡偏背伸,暴力向上传达,腕舟骨被锐利的桡骨关节面的背侧缘或茎突缘切断而发生骨折。一般按部位分3种类型。

1.舟骨结节骨折,本型不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2.舟骨腰部骨折,此型最常见。因后部血运不良和剪力大,骨折愈合缓慢,少数发生不愈合或近端骨块缺血坏死。

3.舟骨近端骨折,根据血运分布状况,决定骨折愈合速度,因舟骨近端骨折血运不甚丰富,固定时间一般与腰部骨折相同。

(二)辨证施治

骨折后腕背侧肿胀、疼痛,以阳溪穴部位最明显,局部触诊压痛明显,腕功能活动障碍。将腕关节桡倾,屈曲拇指和示指,叩击其掌指关节时可引起腕部剧烈疼痛。

1.手法整复

患者取坐位,前臂轻度旋前位。术者一手握患者腕上,另一手拇指置于阳溪穴处,其余四指握拇指,在牵引下使患腕尺偏,然后以拇指向掌侧、尺侧按压移位的骨折远段。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

手法整复后,可在阳溪穴处放置一压垫,然后用纸壳夹板固定腕关节伸直而略向尺侧偏,腕至掌横纹处,拇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亦可用经过塑形的四块夹板或前臂管型石膏固定,上至前臂中段,下至掌骨颈部,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25°~30°,尺偏10°、拇指对掌和前臂中立位。

舟骨骨折常无移位或移位很轻,一般不需复位,也不需住院治疗。夹板固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家庭护理

1.夹板固定后,将腕关节固定背屈30°、尺偏10°的功能位置,不可随意移动,这样能克服骨折端的剪力,有利于骨折愈合。固定时间28~42 d。

2.观察局部肿胀程度及血运情况,若骨折处肿胀疼痛较甚,手指麻木,皮肤发青、发紫等情况,随时到医院诊治,不可自行处置。

3.功能锻炼与按摩:早期做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和手指伸屈活动,并在前臂及手部做抚摩、捏、揉捏等手法,以促进肿胀消退。解除夹板固定后,继续用绷带包扎腕部,开始做腕关节的伸屈活动,推拿的力量适当增加。骨连接后,增加手部的力量练习,当腕关节生理活动度全部恢复时,才可练习腕背伸的支撑承重动作。

4.中药熏洗

(1)早期宜选用通经活络、活血消肿药,如红花、血竭、合欢皮、木通、白芷、海桐皮等。局部酸胀疼痛较重者,加乳香、独活、苍术;手指发麻者,加五加皮、紫剂皮;局部发热者,加黄檗。

(2)中期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可选用当归、红花、续断、骨碎补、血竭、乳香、没药、合欢皮、海桐皮。关节僵硬显著者,加海藻、紫剂皮;舟骨周围软组织发硬者,加南星、白蔹。

(3)后期肿痛消失,骨折已连接,选用当归、黄芪、血竭、血余炭、儿茶、白及、骨碎补、土鳖、地龙。骨质脱钙愈合缓慢者,加用紫河车、合欢皮、首乌;骨折经久不愈者,加自然铜、田三七,但不能久用。

用法:将所选用药加清水适量,煮沸15~30 min,过滤去渣,取汁倒入盆内,趁热以热气熏蒸患处,待药温降至50~70℃时,再浸洗患处。也可用两块毛巾交替浸湿敷于患处,每日1~2次,每次40~60 min。翌日熏洗仍用原药液加热,汤液减少时可适当加水补充。春、秋季每剂可用3~4 d,冬季用5~6 d,夏季用1~2 d。

5.此类骨折后供血不良,骨折愈合很慢,常致骨坏死,故需定期复查。

6.多食含钙及滋补肝肾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