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脑疝
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分腔向压力较低的分腔移位,造成对临近重要结构的压迫,称为脑疝。
(一)病因
由于颅内的急性和慢性占位病变,如各种颅内血肿、脓肿、转移癌及发展速度快的恶性肿瘤、脑膜瘤等原因,使颅内各分腔间出现压力梯度,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分腔向压力较低的分腔移位,造成对临近重要结构的压迫,如脑干、脑神经、脑动脉等,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脑疝不是一种疾病,而是颅内压(ICP)增高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脑疝的形成取决于多个因素,即脑组织移位的程度及速度。在急性或亚急性占位病变时,由于脑的移位速度较快,脑疝可以在移位程度不太大的时候就出现。在慢性占位病变时,脑移位发展缓慢,脑干和脑神经等可有充裕的时间避让受压,即使脑组织移位很明显,也可不出现脑疝。脑组织的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颅内各分腔间的压力梯度、病变的位置及小脑幕裂孔的大小等。
(三)分类
根据不同的发生部位和疝出的脑组织,又可将脑疝分为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蝶骨嵴疝。
(四)临床表现
脑疝种类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小脑幕裂孔疝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不全身麻痹和对侧肢体轻瘫、意识障碍、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减慢。严重者可出现去脑强直样发作,很快血压下降,心搏骤停而死亡。枕骨大孔疝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但一旦因咳嗽、呕吐、呼吸不畅、挣扎或行气管插管、腰穿等时,可使脑疝加重而死亡。
(五)急救
1.脑疝是神经外科的紧急情况,必须及早查明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行紧急手术治疗。在未查明病因之前,可先应用脱水治疗。
2.诊断明确后,立即进行开颅探查,去除病因,以达到缓解颅内高压的目的。
(六)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进行紧急处理。
2.尽快做好手术准备,剃头、备血、导尿,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
3.给予取头高位,有利颈静脉回流,减轻颅内瘀血,缓解颅内压。但昏迷患者宜给予平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及窒息。
4.有呼吸异常者,给氧或进行辅助呼吸。
5.手术后做好伤口护理和基础护理,昏迷者保护角膜,做好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和压力性损伤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
6.做好安全护理,昏迷、躁动不安者给予加床挡、应用保护具,以防自伤或坠床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