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系指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构成的关节位置发生轻度移位,而引起肘关节功能障碍。亦称牵拉肘、肘错环、支马眼等病。是临床上小儿肘关节损伤的常见病,多发于六岁以下的儿童。
(一)病因病理
儿童时期,其桡骨小头发育尚不完善,桡骨小头直径与下部桡骨径几乎相等,且肘关节囊及环状韧带比较松弛。因此,过甚的牵拉外力,在肘关节伸直位时,可使环状韧带自桡骨头前外侧滑到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而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
(二)辨证施治
1.前脱位
患者有明显被牵拉的损伤史。患肢肘部疼痛,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取物,肘关节不能自由活动,桡骨小头处压痛,局部无明显肿胀或畸形,手触诊桡骨小头略偏于前外侧。
(1)手法整复:不需麻醉,家长抱患儿正坐,术者与患儿相对,(以右侧为例)术者左手拇指放于桡骨头外侧处,右手握其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一般半脱位在旋后过程中常可复位。若不能复位,则右手稍加牵引,至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左手拇指压于桡骨头外,然后屈曲肘关节,常可听到或感到轻微的入臼声。或可屈肘位旋后方向来回旋转前臂,也可复位。
(2)固定方法:整复后可用颈腕吊带悬挂于屈肘位2~3 d,即可痊愈。
2.后脱位
患者有明显肘关节屈曲位受暴力冲击的外伤史。患肢肘部疼痛,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取物,肘关节不能自由活动,桡骨小头处压痛,局部无明显肿胀或畸形。手触诊桡骨小头略偏于后侧。
(1)手法整复:不需麻醉,家长怀抱患儿,术者一手护住患儿肘部,拇指抵于桡骨小头后上方,一手握患肢腕上,在轻轻牵引下,给予屈肘并向外旋动前臂,拇指在肘后按压桡骨小头。在前臂旋后过程中,可感到桡骨小头复位入日声,复位即成功。
(2)固定方法:整复后,用三角巾悬吊屈肘位2~3 d,即可痊愈。
(三)辨证施护
1.复位后,将肘放在功能位用腕颈带悬吊在胸前2~3 d再自由活动,以帮助患肢休息。
2.局部肿胀明显者,可外敷消瘀止痛膏。将适量药膏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天更换1次。敷药后,如局部出现红疹发痒,此为过敏现象,应暂停敷药。
3.注意在穿脱衣服时应避免用力牵拉患肢,以防屡次脱位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4.患肢在1周内不宜做大的旋转运动。
(四)心理调护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6岁以内的儿童。多是因家长不重视或动作粗暴地牵拉小儿而发生,甚至反复发作而形成习惯性脱位。因此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患者或家属了解此病的发生机制,引起重视,尽量避免诱发脱位的动作。并在脱位发生后彻底治疗,不要麻痹大意,否则易于形成习惯性脱臼。
(五)家庭护理
1.在脱位近期内避免牵拉患儿上肢。若有反复发生该病的历史,故应长期避免用力牵拉伤肢,以防再脱位。
2.脱位整复后,穿脱衣服时必须注意,穿衣服时应先穿患肢,脱衣服时应后脱患肢。
3.一旦发生脱位,只要及时整复治疗,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家长必须重视。
4.饮食适宜进半流质,如稀粥、牛奶、菜泥、肉末等,忌吃油炸之物。
(六)注意与禁忌
在复位近期内,患肢不宜做大的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