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五、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注意神志和精神状态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波动情况;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水平等,以了解其肾功能损害情况和营养状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观察贫血、出血倾向、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二)一般护理

保证休息和睡眠,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休息与活动的量视病情而定:①病情较重或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②能起床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如室内散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理生活等,但应避免劳累和受凉。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以不出现心慌、气喘、疲乏为宜。一旦有不适症状,应暂停活动,卧床休息。③贫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坐起、下床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发生头晕。有出血倾向者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受损伤。④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其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同时协助其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力性损伤。

(三)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合理的营养膳食调配不仅能减少体内氮代谢产物的积聚及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以维持氮平衡,而且还能在维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缓病情发展及延长生命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饮食原则是高热量、低蛋白、低磷及高必需氨基酸为主。

1.蛋白质

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当GFR≥60 mL/(min·1.73 m2)时,摄入量为0.8 g/( kg·d);GFR<60 mL/(min·1.73 m2)时,摄入量为0.6 g/(kg·d);GFR<25 mL/(min·1.73 m2)时,摄入量为0.4 g/( kg·d)。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 kg·d);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2~1.3 g/(kg·d)。饮食中50%以上的蛋白质应富含必需氨基酸,如鸡蛋、牛奶、鲜肉等。尽量少食植物蛋白,如花生、豆类及其制品,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多。米、面中所含的植物蛋白也要设法去除。

2.热量

供给患者足够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每天供应的热量为126~147 kJ/ kg(30~35 kcal/ kg),并主要由糖类供给。

3.磷

给予低磷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摄取过多,会导致血清中钙、磷乘积过高,有沉淀于体内软组织的危险。

4.其他

避免摄取含钾高的食物,如白菜、萝卜、桃、梨、西瓜等。提供符合患者口味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少量多餐。

(四)用药护理

必需氨基酸疗法主要用于低蛋白饮食的肾衰患者和蛋白质营养不良问题难以解决的患者。以8种必需氨基酸配合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治疗尿毒症,可使患者达到正氮平衡,改善症状。必需氨基酸有口服制剂和静滴剂,能口服者口服为宜。

静脉输入应减慢速度,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勿在氨基酸内加入其他药物,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五)皮肤护理

1.评估皮肤的颜色、弹性、温湿度及有无水肿、瘙痒,检查受压部位有无发红、水疱、感染及脱屑等。

2.避免皮肤过于干燥,每日可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清洗皮肤,并在洗后涂上润肤剂。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和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指导患者修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造成感染。如患者有水肿,应指导抬高水肿部位,且每2 h改变体位1次。

(六)预防感染

1.注意患者有无体温升高、寒战、疲乏无力、咳嗽、咳脓性痰、尿路刺激征、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及时留取各种标本如痰液、尿液、血液等送检。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①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病室定期通风并作空气消毒;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检查;③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部皮肤护理。卧床患者定期翻身,指导其有效咳痰;④教导患者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⑤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尽早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减少血液制品输注。

3.遵医嘱合理使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