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主要由以下4种畸形组成。①右室流出道狭窄:以漏斗部狭窄多见,其次为漏斗部和瓣膜合并狭窄,狭窄程度可随年龄而加重;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④右心室肥厚。其中以右室流出道狭窄最重要,对患儿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有重要影响。
(一)概述
1.病理生理
法洛四联症的基本畸形是由于室间隔漏斗部的前移所致,室间隔缺损通常较大。主动脉根部骑跨因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所致,为继发性。
肺动脉血流梗阻的程度决定了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发绀的严重程度和右心室肥厚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决于心室灌注主动脉及肺循环阻力的关系,因此右心室流出道的梗阻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由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超过左心室压力时,出现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骑跨的主动脉同时接受来自右心室和左心室血液,加重青紫。
2.治疗要点
1)姑息术:重症患儿可先行姑息手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手术。
(1)BT-Shunt术: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吻合术,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2)Glenn术:上腔静脉一右肺动脉吻合术,适用于1~15岁患儿,其适应范围更广,可以适用于没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
(3)Rastelli术:适用于肺动脉发育极差(闭锁状态)的患儿,以外管道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补片修补VSD。
2)根治术:轻症患儿可考虑于5~9岁行一期根治手术,但临床症状明显者应在生后6个月后行根治术。
(二)临床表现
1.健康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食欲情况及生长发育史,既往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家族中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
2.身体状况
1)症状。
(1)发绀:青紫为最主要表现,其发绀程度和出现的时间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常见于唇、指(趾)甲床、球结合膜等。患儿啼哭、活动、情绪激动、天气寒冷刺激等,可出现气急及青紫加重,这是因为血氧含量下降,活动耐力差而导致。
(2)蹲踞:法洛四联症患儿每于行走、游戏时,常主动下蹲片刻,即出现蹲踞。此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可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可以暂时缓解缺氧症状。
(3)阵发性缺氧发作:患有法洛四联症的婴儿在吃奶或哭闹后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突然昏厥、抽搐。这是由于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即缺氧发作。年长儿常诉头痛、头昏。
(4)杵状指(趾):由于患儿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出现杵状指(趾)。
(5)血液黏稠:法洛四联症患儿因红细胞增加,血黏稠度高,血流变慢,易引起脑血栓,若为细菌性血栓,则易形成脑脓肿。
(6)常见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体征:体格发育落后,心前区可稍隆起。听诊:胸骨左缘第2~4肋间常听到Ⅱ~Ⅲ级吹风样喷射性收缩杂音,其响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漏斗部痉挛时,杂音暂时消失。肺动脉第二音均减弱或消失。有时可闻及侧支循环的连续性杂音。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稍增大,“靴状”心影。侧支循环丰富者,两肺野呈现网状肺。
(2)心电图: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右侧心前区各导联的R波明显增高,T波倒置。部分患儿标准导联和右侧心前区导联中P波高而尖,示右心房肥大。
(3)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内径增宽。右心室内径增大,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内径缩小。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右心室直接将血液注入骑跨的主动脉。
(4)心导管检查:导管不易进入肺动脉,提示肺动脉狭窄较重。导管较容易从右心室进入主动脉,说明主动脉骑跨。导管若从右室进入左室,说明有室间隔缺损。导管若能进入肺动脉,连续压力曲线可以帮助辨明狭窄的类型,测量肺动脉和右心室之间的压力阶差。
(5)心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入右心室,主动脉与肺动脉几乎同时显影。主动脉阴影增粗且位置偏前、稍偏右。造影也可显示肺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肺动脉分支的形态。造影对制订手术方案有较大帮助。必要时还需作左室或冠状动脉造影。
(6)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增高。
4.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既往有无住院经历,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护理知识及疾病预后的了解程度;患儿居住环境及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家长及患儿是否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