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病
(一)概述
帕金森病(PD),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该病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病因如下。
(1)年龄老化:帕金森病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说明该疾病与年龄老化有关。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杀虫剂或除草剂等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3)遗传因素:据报道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常用检查项目有头CT或MRI,功能性脑影像PET或SPECT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目的是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
此病为慢性进展性疾病,不可治愈。部分患者早期可继续工作,逐渐丧失工作能力。也有疾病迅速发展者,多死于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低于男性。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
与疾病所致震颤、异常运动有关。
2.有受伤害的危险
与疾病所致运动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疾病所致吞咽障碍及震颤等机体消耗量增加有关。
4.便秘
与活动量减少或胃肠功能减退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饮食指导
(1)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且容易咀嚼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奶类等,也可进食适量优质蛋白及营养素,用以补充机体需要。指导患者多选择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多饮水,预防便秘的发生。
(2)患者发病后,胃肠功能、咀嚼功能均有减退,营养摄入不足,加之肢体震颤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为满足患者的机体消耗,宜少食多餐,必要时可将食物切成小块状,便于咀嚼。
(3)为患者提供安静的进餐环境,充足的进餐时间,如进餐时间过长,可将食物再次加热后食用。餐具尽量使用钢制材料,不易破碎;选择汤匙或叉子等进食,以方便患者使用。
2.用药指导
帕金森病患者需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药量及服药时间必须严格遵守医嘱,药物剂量不可随意增减,甚至擅自停药,以免加快病情进展。服药后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左旋多巴制剂: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此时可遵照医嘱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改服药时间,以缓解症状。当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如欣快、幻觉、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等,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处理。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患者会出现异常运动和症状波动的副作用。异常运动是肌张力障碍样不随意运动,表现为摇头,以及双臂、双腿和躯干的各种异常运动。波动症状包括“开-关现象”和“剂末恶化”两种。开-关现象指每天多次波动于运动减少和缓解两种状态之间,同时伴有异常运动。出现开-关现象,可遵照医嘱适当减少每次口服剂量,增加每日口服次数,但每日服药总量不变或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以预防和缓解发生。“剂末恶化”指每次用药后,药物的作用时间逐渐缩短,表现为症状有规律性地波动。当出现剂末症状时,可增加单日总剂量,分多次服用。服药期间应避免使用维生素B6、氯丙嗪、利血平、氯氮卓等药物,防止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降低药效。为延长左旋多巴的使用时间、减少左旋多巴的使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左旋多巴常配合盐酸普拉克索和(或)恩他卡朋联合口服,但盐酸普拉克索会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此类药物前和服药中应监测患者血压,如血压偏低,及时告知医生,给予调整药物剂量,甚至停药。
(2)抗胆碱能药物:常出现口干、眼花、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甚至影响智能,严重者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此药物较适用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应慎用,前列腺肥大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此药。
(3)金刚烷胺:不良反应有口渴、心绪不宁、踝部水肿、视力障碍等,但均少见。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肾衰竭患者禁用。忌与酒同服。避免睡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见不良反应与左旋多巴相近,区别在于直立性低血压及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偏高,异动症的发生率偏低。
3.日常生活指导
(1)指导家属多了解患者在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要,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做好安全防护。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因此,指导家属进行协同护理,掌握相关生活护理方法,以保证患者出院后得到较高质量的生活照顾。
(2)起病初期,轻度运动障碍患者能够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因此只需协助及保证患者安全。
(3)肢体震颤患者,应更为重视安全,避免发生烫伤、烧伤,割伤等。给予使用钢制碗筷及大把手的汤匙进食。
(4)对于有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的患者,安排专人进行护理,24 h监管,保证患者正常治疗及生活安全。
(5)卧床、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保证衣物及床单整洁,定时给予翻身及皮肤护理,必要时也可给予泡沫贴或气圈保护骨隆突处。生活用品摆放在病床附近,以便拿取。呼叫器设置在床旁墙壁,触手可及,随时呼叫。
(6)协助患者进食或喂食,进食后及时清理口腔。口角有分泌物时及时给予擦拭,保持衣物及个人卫生清洁,从而保证患者形象良好,避免产生自卑心理。
(7)与患者沟通需诚恳、和善,耐心倾听,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及生活需要。如患者语言沟通障碍,可为患者准备纸笔进行书面沟通或进行手势沟通。
(8)患者外出需有人陪伴,随时佩戴腕带或患者信息卡(注明患者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病史,就诊医院、科室),防止走失或出现突发情况。
4.管道维护
(1)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进食、饮水呛咳,甚至吞咽障碍,为保证患者进食量充足及避免误吸发生,应评估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食管癌和食管梗阻者,可建议给予鼻饲管置管,讲解置管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2)部分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出现排尿困难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给予留置导尿。尿管及尿袋明确标记留置日期;妥善固定尿管,避免牵拉、打折;尿袋勿高于患者膀胱,避免尿液回流,继发感染;医用聚氯乙烯尿袋每7日更换一次,硅胶尿管14日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每日给予2次会阴护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避免尿路感染,必要时可遵照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5.康复指导
(1)疾病初期,鼓励患者参加各项社交活动,坚持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确保身体各关节及肌肉得到适当的活动。
(2)疾病中期,患者会出现运动障碍或某些特定动作困难,所以,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如患者坐起困难,可反复练习此动作。患者处于疾病中期时仍可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因此,可通过完成日常生活自理进行功能训练,如穿脱衣服、拖地等。鼓励患者大踏步、双臂自然摆动进行锻炼,如出现突然僵直,指导患者放松,不可强行牵拉。
(3)疾病晚期,患者卧床,不能完成主动功能锻炼,需要给予被动功能锻炼,活动关节,按摩四肢肌肉,切勿过度用力,以保持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发生。
(4)对于言语障碍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鼓腮、伸舌、龇牙、紧闭口唇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功能。言语障碍者,指导患者练习读单字、词汇等,以锻炼患者协调发音。
6.心理护理
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护士及家属应变换角色,做一名良好的听众,由于患病后,患者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者需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此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所以作为一名听众,应理解患者所想,给予心理支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以往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时给患者及家属举办座谈会,介绍疾病相关的最新信息,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给予信心,这样不仅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让家属更了解患者,更好地进行家庭照顾。
7.循证护理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目前绝大部分为药物治疗,仅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而非可以完全治愈,因此,患者很容易会产生抑郁心理,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近30%,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中,关心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极为重要。
多项研究表明,帕金森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不良心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交能力,因此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抑郁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衡量标准进行对照实验,得出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