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并可伴有一过性的肾功能损害。常继发于链球菌感染后,故又称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多发于儿童,高峰年龄在2~6岁,男性多于女性。
(一)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由β溶血性链球菌等“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后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链球菌致病抗原种植于肾小球,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驼峰状大块电子致密物。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补体C3呈粗颗粒状沉积。光镜下本病呈弥漫性病变,以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肾小管病变不明显。
(二)临床表现
1.健康史
了解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史。
2.身体状况
起病较急,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常在数月内自愈。
(1)前驱表现:急性肾炎常在起病前1~3周有咽炎、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史。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几乎见于所有患者,40%为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尿中无血凝块,镜下红细胞少数可迁延数周,甚至1~2年。
(3)蛋白尿:绝大多数患者有蛋白尿,一般较轻,通常每天尿蛋白不超过3.5 g。大部分患者数月后可消失,少数会持续一年以上,长期的蛋白尿,尤其是白蛋白,提示预后不良。
(4)高血压:见于80%的患者,一般为轻、中度高血压,大多利尿后能降压。血压持续升高,提示肾脏病变严重。
(5)水肿:常为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患者。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颜面部肿胀,指压凹陷性不明显,儿童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和全身性水肿。
(6)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尿量减少和一过性轻度氮质血症。起病1~2周后,尿量渐增,可逐渐恢复,极少数发展成急性肾衰竭。
(7)其他:常有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腰部钝痛等。
(8)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较严重的并发症。
3.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尿中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尿蛋白多为+~++,尿沉渣可有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等。
(2)免疫学检查:起病初期血清总补体、补体C3下降,约8周内恢复正常,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滴度升高,升高程度与链球菌感染严重性相关。
(3)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简称肾穿刺活检术,是确诊肾脏病病理类型最可靠的方法;典型病例不需要肾活检。如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或病情于1~2个月未见全面好转,应及时做肾活检。
(4)肾功能检查:可有一过性血尿素氮升高。
4.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多数为儿童,需要卧床休息,会干扰日常活动;家属多数因担心患儿病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5.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水肿或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饮食,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2)感染灶治疗:应选用无肾毒性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类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宜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对症治疗:限制水钠摄入后,水肿仍明显者,适当使用利尿剂治疗,常选噻嗪类利剂,必要时改用袢利尿剂;限制水钠摄入和应用利尿剂后血压仍不能控制者,应选用降压药物,防止发生脑血管并发症。
(4)透析治疗:少数发生急性肾衰而有透析指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一般无须长期透析。
(三)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知识。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四)护理目标
1.患者能自觉控制水钠的摄入,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
2.患者能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
3.患者具备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
4.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观察水肿及血压:观察水肿的范围、程度、出现时间,有无胸腔、腹腔积液等,每日测体重一次。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若血压突然升高、呕吐、头痛、复视及躁动等,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脉搏、心率,有无呼吸困难,及时识别心力衰竭。
(3)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和性状,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及早发现有无肾衰竭的表现。
2.一般护理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以增加肾血流量和减少肾脏负担,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4~6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方可离床,逐渐增加活动量,1~2年内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劳累。
3.饮食护理
患者有水肿或高血压时,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盐的摄入量<3 g,急性期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
4.用药护理
注意利尿剂和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尿量、血压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少尿时应慎用保钾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防诱发高钾血。
5.心理护理
患者可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支持系统。
(六)健康指导
1.急性肾炎大多预后良好,仅少数转变为慢性肾炎。患病期间应加强休息,痊愈后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1~2年内不应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劳累。
2.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预防上呼吸道和皮肤感染。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应摘除扁桃体。
3.急性肾炎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2年,临床症状消失后,蛋白尿、镜下血尿可能仍然存在,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
(七)护理评价
1.患者水肿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
2.患者是否有感染发生,若发生感染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
3.患者是否具备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
4.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若发生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