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放性气胸

五、开放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是指胸部创伤后,受伤的伤口形成通道,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空气随着呼吸动作自由出入胸膜腔。

(一)病因

所有可以导致胸部损伤的因素均可造成开放性气胸,如小弹片、低速枪弹、刀、玻璃等。

(二)发病机制

开放性气胸平时多见于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战时多见于武器、利器伤。开放性气胸时,伤侧胸腔压力等于大气压,肺受压萎陷,萎陷程度取决于肺顺应性和脏壁层胸膜间有无粘连。健侧胸膜腔仍为负压,低于伤侧,使纵隔移向健侧,健侧肺也有一定程度的萎陷。肺萎陷使肺容量和潮气量减少,损失通气功能并产生肺内右向左分流,引起低氧血症。同时,由于健侧胸腔内压力仍可随呼吸周期而变化,吸气时负压更低,纵隔移位更多,呼气时负压减小,纵隔移位也减少,即形成纵隔摆动或扑动,使通气受损和肺内分流、低氧血症更加严重。纵隔摆动使心脏大血管来回扭曲以及胸腔负压受损,使静脉回心血量受阻,心排血量减少。纵隔摆动还可刺激纵隔及肺门神经丛,加之进出胸腔的空气刺激胸膜上的神经末梢,引起或加重休克,称为胸膜肺休克。此外,外界冷空气不断进入胸腔,还可以引起大量体温和体液散失,并可带入细菌和异物,增加感染机会。若伴有胸内脏器伤和出血,则伤情更加严重。开放性气胸所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胸壁开放性创口的大小,创口愈大,肺萎陷和纵隔摆动愈严重,低氧血症愈严重。反过来,低氧血症迫使伤员加深和加快呼吸,进一步加剧了肺萎陷和纵隔摆动,加重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当胸壁创口大于声门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可迅速导致死亡。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严重呼吸困难、惶恐、烦躁不安、发绀、休克状态、伴肺损伤者可有咳嗽和咯血。

2.体征

胸壁上有创口与胸膜腔相交通,呼吸时伤口有空气进出胸腔的“嘶嘶”声。伤侧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有时可听到纵隔摆动的声音。

(四)急救与护理

1.封闭开放性创口

根据伤员所处现场的条件,设法尽快封闭胸壁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可用大型急救包、多层清洁布块、干净衣物或厚纱布垫,在伤员深呼吸之末覆盖创口并包扎固定。如有大块凡士林纱布或无菌塑料布块则更好。封闭敷料要求达到不能漏气,但不可往创口内填塞敷料;敷料要足够大,范围应为创缘5 cm以上;包扎固定要牢靠,避免在搬动或转送途中松动、滑落。

2.胸腔解压

可用带活瓣的穿刺针排气或行临时性胸腔闭式引流术。一方面可以排除胸膜腔积气使肺复张,另一方面防止发展为张力性气胸。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包括清除上呼吸道内的呕吐物、血块或分泌物,鼓励伤员咳嗽和排痰等。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气道湿化。严密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4.其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予患者半卧位,以利引流减轻疼痛。

(2)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防止漏气、扭曲和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3)出现休克者给予输血补液,纠正休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伤口疼痛剧烈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

(陈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