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脑出血
(一)概述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脑出血的病因:①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②颅内肿瘤。③动静脉畸形。④其他:脑动脉炎、血液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抗凝或溶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
脑出血的诱因:寒冷气候、精神刺激、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暴饮暴食、食后沐浴等)。
脑出血的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主要原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①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②调控血压。③控制脑水肿。④应用止血药和凝血药。⑤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出血量>30 mL和小脑出血量>10 mL)。⑥早期康复治疗。
(二)临床表现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三)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与脑出血产生脑水肿所致的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过多、咳嗽无力、意识障碍有关。
4.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神经受损、意识障碍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瘫痪、长期卧床、年老消瘦、营养低下、感知改变、大小便失禁有关。
6.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意识障碍有关。
7.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
8.进食、如厕自理缺陷与偏瘫有关。
9.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脑出血所致运动障碍或长期卧床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安全: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减轻脑水肿,烦躁患者加护床挡,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病室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0%~70%。
(2)日常生活护理: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发病24 h后仍有意识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者,应给予鼻饲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更换体位,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力性损伤;脑出血急性期,请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需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如厕,以防再次出血发生;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火龙果、蜂蜜,多进水,适度翻身,顺时针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若患者3 d未排便,可使用缓泻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诱发二次脑出血。早期康复介入,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实施健康宣教,在治疗期间,鼓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本病治疗及预后的有关知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向患者解释这是本病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痛症状会逐渐消失。
(4)部分患者有躁动、不安的表现,为防止自伤(如拔出各种管道、坠床等)或伤及他人,应在家属同意并签字的情况下酌情使用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期间应注意松紧适宜,定时松放,密切观察局部皮肤血运情况,防止皮肤破溃;放置床挡可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尤其是使用气垫床的患者,使用时要防止皮肤与铁制床挡摩擦,发生刮伤。
(5)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加强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咳痰无力者,可给予吸痰。
2.病情观察及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掌握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剧烈、喷射状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洪大、呼吸深大伴鼾声、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咽部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颅内压增高者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维持血压稳定,患者的血压保持在150~160/90~100 mmHg为宜,过高易引起再出血,过低则可使脑组织灌注量不足。
(4)定时更换体位,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转头时要轻、慢、稳。呼吸不规则者,不宜频繁更换体位。
(5)如患者痰液较少或呼吸伴有痰鸣音,鼓励患者咳嗽,指导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痰液较多、部位较深或咳痰无力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协助患者翻身、轻叩背,叩背顺序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力度适宜。
(6)密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呕吐的胃内容物呈咖啡色,则应考虑是否发生应激性溃疡,留取标本做潜血试验。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间应禁食,恢复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观察患者有无头晕、黑便、呕血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7)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做好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松弛性瘫痪期的患者,加强良好姿位摆放,避免一些异常反射的出现,例如牵张反射。
3.用药护理
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如20%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甘油果糖、托拉塞米注射液等,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低钾血症和肾功能受损。应用抗生素,防止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口服药按时服用,不要根据自己感受减药、加药,忘记服药或在下次服药时补上忘记的药量会导致病情波动;不能擅自停药,需按照医生医嘱(口服药手册)进行减或停药。
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有疑惑请询问护士。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悲观恐惧的心理,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与之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耐心解释,给予安慰,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关注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家属多有紧张情绪,加之陪护工作很辛苦,导致身心疲惫,故在患者面前易表现出烦躁、焦虑、易怒,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可能加重病情。
5.康复指导
(1)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进行主动训练,时间从5~10 min/次开始,渐至30~45 min/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2)康复训练需要请专业的医师,可以为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6.预防复发
(1)遵医嘱正确用药。
(2)定期复诊,监测血压、血脂等,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气、激动、紧张。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预防并发症和脑出血的复发。
7.循证护理
研究表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压力水平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脑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已呈现出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给救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致使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及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死因是由并发症引起的,系统而有计划的护理措施,往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脑出血所致神经症状主要是出血和水肿引起脑组织受损而不是破坏,故神经功能可有相当程度的恢复,在病情稳定后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恢复时间长,易发生并发症;急性期后,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残疾的发生,能帮助和加快受损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