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关节脱位,亦称颞颌关节脱位,系指下颌髁状突与颞骨下颌凹发生分离移位。俗称“吊下巴”。下颌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脱位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多与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筋肉松弛有关。
(一)病因病理
1.过度张口
打哈欠、拔牙、呕吐等动作,髁状突经前壁向前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形成下颌关节前脱位。
2.暴力打击
遭受侧方暴力或单侧咬食硬物时,关节囊的侧壁韧带不能抗御外来暴力,可发生一侧或双侧的下颌关节脱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或打扑脱臼。”
3.肝肾亏损
年老体衰,气血不足,血不荣筋,韧带松弛,易发生习惯性脱位。
(二)辨证施治
伤后下颌关节部疼痛,肿胀不明显,轻度压痛,口半开,不能自然张合,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流涎等。双侧脱位表现为下颌骨下垂,向前突出,咬肌痉挛呈块状隆起,面颊变成扁平状,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下颌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一明显凹陷,患者常以手掩口就诊。单侧脱位表现为:口角歪斜,下颌角向健侧偏斜,患侧颧弓下方可触及下颌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
1.新鲜下颌关节脱位的治法
(1)口腔内复位法:患者坐靠背椅,低位,助手站其后,两手固定患者头部。术者用消毒纱布包住两拇指,伸入口腔按于两侧下臼齿上,余四指从外托住下颌,两拇指先下按,筹下颌骨移动时,再往里推,余指同时将下颌骨向上端送,听到滑入关节的声响,说明已复位。同时拇指迅速从口腔内退出。
(2)口外复位法之一:双手拇指置于两侧下颌体与下颌前缘交界处,余四指托住下颌体,双手拇指由轻而重向下按压下颌骨,双手余指托住下颌体同时向后方推送,听到滑入关节的声响,表明即已复位。
(3)口外复位法之二:术者两拇指分别放在患者口外的两侧下颌关节前方,用力抵住髁状突向后向上推之,同时让患者开合其口,每开口一次,则下颌髁状突向后退缩一步,至开合4~5次即可复位。
(4)单侧脱位口外复位法:如患者左侧脱位,头须向健侧偏45°术者左手掌托住患颏部,右手拇指放于脱位侧的髁状突前缘,其他四指放于颈后部,此时右手拇指向后推脱位的髁状突,同时左手以协同动作向后推挤下颌部,可听到下颌关节有一弹响的复位声。
2.陈旧性下颌关节脱位的治法
可用软木垫整复法。复位时,先在白齿嚼面垫一软木,然后徐徐上抬颏部,再将下颌髁状突向下方牵拉而滑至下颌凹内。
3.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的治法
(1)口外复位法:同新鲜脱位的复位法。
(2)按摩法:按摩翳风穴,以痛为度,每日3~5次,每次50~100下,至痊愈为止。固定方法: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后,托住颌部,维持于闭合位,用四头带固定。两个头由下颏前绕至颈后结扎,另两头由下颏下绕至头顶结扎,将两结系在一起防止滑脱。固定时间一般3~5 d。对习惯性脱位,应固定2周左右。
(三)辨证施护
1.复位后,托住颌部,维持口腔闭合位,用四头带或绷带兜住颌部,持续固定2~3 d。固定期间嘱患者不要用力张口,不要吃硬食,以保证复位后的位置,使关节囊得到良好的修复,以防再脱位。
2.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在复位后,护士应教会患者配合治疗进行自我按摩。其方法为:两手食指或食、中二指放在翳风穴上,按压揉摩,以痛为度,每日3~5次,每次揉按50~100下,直至痊愈为止。
3.外用针洗Ⅰ号、舒筋擦洗液、或正红花油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药物涂擦患处关节周围,每日2~3次。
(四)心理调护
参阅肩关节脱位。
(五)家庭护理
1.关节复位后1~2周内,避免过度张口及食硬物,以形成习惯性脱位。
2.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肌松弛者,平时禁止大笑和咬食用力过猛。
3.饮食在下颌关节复位后的固定期间,宜进流质饮食,恢复期避免过硬或需过度咀嚼的食品。平时可适当增加补益肝肾之药膳。如牛膝50 g,猪蹄筋50 g。先将牛膝煎煮取汁,以此汁煨煮蹄筋至熟。食用,均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