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急性肺水肿

七、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指肺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使肺血管外液体量增多而引起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

1.病因

(1)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当肺循环血容量过快或过速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或肺静脉回流受阻时,肺毛细血管静水压突然增加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室衰竭,如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等;二尖瓣梗阻,如二尖瓣狭窄、左房黏液瘤等;容量负荷过度,如输液或输血等;严重心律失常;肺静脉受压、粘连、狭窄等。

(2)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种因素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使血管壁和肺泡膜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肺水肿。这些因素有: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性肺炎,内毒素血症、吸入有毒气体、烟雾、淹溺、吸入性肺炎、过敏、药物不良反应、ARDS、尿毒症等。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肝病、肾病等患者,当血浆蛋白降到50 g/L以下或白蛋白在20 g/L以下时可导致肺水肿。但单纯低蛋白血症很少发生肺水肿,一般在伴有肺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时才可诱发肺水肿。

2.临床表现

(1)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原发病的相应症状。

(2)患者有严重呼吸困难,强迫体位,呼吸浅速,焦躁不安,发绀,大汗,咳嗽,咳痰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有哮喘样发作。

(3)肺水肿早期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之后布满水疱音,心源性者有心脏体征。

3.急救与护理

(1)立即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休克时取卧位,头部略高。四肢可用止血带轮扎,以减少静脉血回流,每5~10 min轮换放开一个肢体的止血带,以免因缺血过久致肢体坏死或有血栓形成

(2)立即面罩加压给氧或鼻导管给氧。开始2~3 L/min,10 min后增至4~6 L/min。氧气湿化瓶内加20%~50%乙醇或1%二甲硅油,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通气功能。

(3)鼓励患者主动排痰,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者,可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吸出分泌物。

(4)静脉给强心药时,注射速度宜慢,一般需推注15~20 min,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

(5)烦躁不安时给予镇静药,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保留灌肠。肺心病、休克、昏迷者禁用镇静药。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发现患者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应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7)记录出入水量。应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

(8)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稳定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9)病情稳定后,应协助患者酌情在床上活动两下肢,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10)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口腔、皮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