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内、外踝以上部位发生骨折,又称臑似折,折肱、胳膊骨伤折等。该型骨折临床较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
(一)病因病理
本骨折为暴力所致时,肱骨上段、中段发生骨折,多数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或为开放性骨折。间接暴力亦可引起肱骨骨折,暴力经前臀或肘部传至肱骨,在肱骨下段发生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如掰腕、投弹,被机器所扭转。内旋暴力所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方成螺旋形向外、下方延伸;外旋暴力所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方成螺旋形向内下方延伸。由于肱骨周围附着肌肉的牵拉可发生不同的典型移位。
1.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上时,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骨折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而向外、向上移位。
2.骨折在三角肌止点以下时,骨折近端因受三角肌及喙肱肌收缩力影响而向前、向外移位;远端因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的收缩而向上移位。
(二)辨证施治
患臂肿胀、疼痛、不能抬举、有明显的压痛和纵轴叩击痛,绝大多数有移位骨折。上臂有短缩或成角度或旋转畸形,有明显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无移位裂纹骨折和骨膜下骨折,患臂无明显畸形,但有纵轴叩击痛。
手法整复: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在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下,两助手沿上臂纵轴对抗牵引。一人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牵引,另一人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牵引。
1.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者
术者站于患侧。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外侧,其他四指环抱近段内侧。两手四指首先托提近端向外,使之与远端微向外成角,继而拇指由外侧推骨折远段向内,即可将远、近端突起的骨折复位。
2.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者
术者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段外侧,其他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内侧。在维持牵引下,两拇指推近段向内,同时两手四指拉远段向外,使骨折两断端内侧平齐,纠正移位后,术者捏住骨折部,助手徐徐放松牵引,使断端互相接触,微微摇摆骨折远端可感到断端摩擦音逐渐减小,甚至消失,表示骨折基本复位。
固定方法为前后内外四块夹板,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如果移位已完全纠正,可在骨折部的前后方各放一长方形大纸垫,将上、下骨折端紧密包围。若有轻度侧方移位时,利用压垫两点加压,仍有轻度成角,可利用纸垫三点挤压,使其逐渐复位。固定后肘关节屈曲90°,以木板将前臂置于中立位悬吊于胸前。
(三)辨证施护
1.手法复位患者一般都有患肢肿胀,故无论行小夹板固定还是行石膏固定,都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症状,注意皮肤的颜色、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2.保持复位后的位置不移动,注意调整小夹板及三角巾的位置,睡卧时要将患肢垫好,卧床时,宜取半卧位。
3.行患肢前臂及手部按摩,以利患肢消肿。顺序:先手背后手掌,先腕部背面后腕部掌面,先前臂背面后前臂掌面。方法:先在患侧手背进行轻轻地抚摩,再进行骨间肌抚摩,然后移向手掌,先进行全手掌抚摩,再于大、小鱼际肌进行揉捏按摩。腕关节部位先行抚摩,再用两拇指在腕关节的背面和掌侧面做横行或环形按摩。前臂行揉捏及抚摩。按摩时嘱患者放松肌肉,每日按摩2~3次为宜。
4.功能锻炼,手法复位者,一般需固定6~8周。功能锻炼越早越好,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练功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协助。在复位后一周内,可做握拳、提肩活动。2周可开始做整个患肢的前屈、后伸活动,并在护士的帮助下做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动作要轻柔,不可勉强为之。至3周时,上述活动的范围可扩大,肘关节锻炼自主进行。至患者觉臂部有力,X线检查证实骨折部位已临床愈合,即可解除外固定。在解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仍需继续,且肱骨干上1/3骨折患者应及时进行肩关节运动,做环形或钟摆活动。在解除外固定之前,功能锻炼时要全臂肌肉用力并紧握双拳,避免对骨折部位产生旋转的外力而造成骨折移位。
5.少数患者须切开复位者,术后除按上述护理外,还应抬高患肢,用三角巾垫起患肢使手术部位高于心脏水平。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观察有无肿胀,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正常,如有发凉、发紫及伤口渗血、疼痛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6.护理本病患者时还应注意观察有无桡神经损伤现象。当桡神经麻痹时,患者表现出腕下垂、腕及各指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等运动障碍。有第1、2掌骨背面感觉消失,其中以伸拇功能丧失为最可靠之依据。若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
(四)心理调护
本病的心理护理应着重放在患者对练功的惰性心理上。患者多认为此处骨折不可怕,即使不练功,也能愈合,又不影响功能,从而忽略了肌肉的失用性萎缩以及关节囊挛缩给患肢功能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意义,认真讲授功能锻炼的方法,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患者,使之摆脱惰性,积极主动地投入锻炼。
(五)家庭护理
1.合理安排卧位,使肘关节保持屈曲90°的功能位置。
2.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
3.注意保持外固定所用石膏或夹板的清洁、干燥。
4.严格按医护人员指导的练功方法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5.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在感觉患肢异常疼痛、肿胀、麻木等情况下及时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