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伤口的处理
(一)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
此期伤口即使接受最好的治疗,也可能会快速发展为深层组织的破瘀。因此处理的目标是保护局部,防止继续受压,密切观察发展趋势。对无血疱、黑硬者,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有血疱、黑硬者,可剪去疱皮,根据渗出量情况选择敷料,可用水胶体或藻酸盐,并密切观察发展趋势。
(二)第Ⅰ期
此期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压力性损伤的发展。护士应做好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制定的计划,尽力为患者做好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有效改善受压部位的微循环。应用透明薄膜粘贴在发红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以减轻摩擦力,同时给患者翻身时不要拖拉,避免敷料卷曲。粘贴的透明薄膜敷料如无卷边和脱落,通常1周左右更换,如有渗液流出或卷边,应及时更换。
(三)第Ⅱ期
此期按照水疱直径大小的不同或有无皮损进行分类。
1.小水疱(直径小于5 mm)
未破的小水疱要减少和避免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先按伤口消毒标准消毒后,直接粘贴透气性薄膜敷料或水肢体敷料,水疱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
2.大水疱(直径大于5 mm)
大水疱可在无菌操作下加以处理。按照伤口消毒标准消毒后,在水疱的边缘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或用针头刺破水疱;用无菌棉签挤压干净水疱内的液体或用无菌纱布吸干水疱内渗液;粘贴透气性薄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水疱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每天观察,如水疱又出现,不要更换薄膜敷料,按照伤口消毒标准消毒敷料外层,在敷料的外层,重复1和2的处理不变,最后剪小块的薄膜敷料将穿刺点封紧,直至水疱完全吸收后才将敷料撕除。如渗液多,敷料已经松动脱落,可更换新的薄膜敷料。
3.真皮层破损
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去除残留在伤口上的表皮破损的组织;用无菌纱布吸干;根据伤口的渗液情况及基底情况可选择水胶体敷料或藻酸盐敷料;换药间隔根据伤口的渗液情况确定换药次数。
(四)第Ⅲ期、第Ⅳ期和不可分期
对于此几期的伤口主要是要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机会,有助于准确地评估伤口、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促进愈合。
1.焦痂(黑痂皮和黄痂皮)
有焦痂的伤口在没有去除焦痂时不能直接判断伤口的分期,一定要清除焦痂后才能判断。创面过于干燥或有难以清除的坏死组织时,用水凝胶进行自溶清创: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伤口及周围皮肤;纱布吸干;在焦痂上用刀片画上#字样痕迹,以便于水凝胶的吸收,有利于焦痂溶解。焦痂开始溶解后,再配合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将焦痂和坏死组织清除,如有黑痂且伤口有红肿热痛的感染症状时,必须要进行外壳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和清除坏死组织或泡沫敷料;间隔换药。
2.伤口有黄色腐肉,渗液多的处理
创面渗液多时,使用高吸收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或泡沫敷料,间隔换药。
3.伤口合并感染的处理
使用银离子敷料或含碘敷料,但不能长期使用,1~2次炎症控制后就要停止使用,否则影响创面的愈合。碘剂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感染的创面应定期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每周一次,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按检查结果用药。如合并骨髓炎的伤口,应请骨科医生会诊处理。
4.对大且深的伤口清创后
基底肉芽好的伤口可请外科医生会诊,确定能否给予皮瓣移植修复术。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