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复合伤

二、复合伤

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以上(含两种)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两种以上不同的损伤,称为复合伤。

(一)病因

1.战时的核爆炸

核武器在大气层爆炸时,瞬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释放三种杀伤破坏因素,随后有放射污染。因此在杀伤区及其周围的严重污染区,发生复合伤的机会是很多的,伤员可既有外伤,又有放射伤。

2.常规战争

常规战争多数以枪弹、炮弹、地雷等武器致伤,有些武器具有燃烧性能或冲击、爆震性能,有些武器兼有多种杀伤性能。因此在使用这些武器时,将会发生火器伤与烧伤;火器伤与冲击伤;烧伤与冲击伤等合并存在。

3.各类严重事故

严重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发生爆炸、火灾、坍塌、泄漏等,大量的冲击波、火药或弹药、瓦斯、瓦砾、汽油、毒气、火焰、放射性物质及其他一些化学易燃易爆物等可引起直接、间接冲击伤和其他创伤。

4.严重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乘员发生撞击伤等创伤,随之可能发生油箱爆炸、起火及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泄漏,又可造成烧伤、中毒等,从而发生复合伤。

5.严重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可产生不同的致伤因素。例如,地震即可产生直接灾害,又可产生地震水灾、地震火灾、房屋倒塌而引起压伤和砸伤;如同时破坏煤气管道、油库、锅炉等,又可引起火灾、毒气泄漏而造成烧伤和(或)中毒,从而发生创伤与烧伤、创伤与中毒等的复合伤。

(二)临床特点

1.常以一种创伤为主

复合伤中的两种或更多的致伤因素中,就伤情严重程度而言,常以一种损伤为主,其他为次要损伤。这是由于致伤时不同致伤因素的强度往往不一致的缘故。主要损伤常决定复合伤的基本性质。伤情特点、病程经过和急救重点。因此在诊治时,应该根据受伤史、各种检查和观察,明确主要损伤和次要损伤,优先医治主要损伤。

2.伤情可被掩盖

复合伤常伤及全身各个部位、多个脏器,但有些损伤显露于外,容易被发现;有些损伤隐藏于体内,难以被发现。而表露的伤情常掩盖隐藏的伤情,或转移医护人员和伤员的注意力,从而造成漏诊、误诊,严重者可造成致命的后果。因此,在急救时,必须对伤员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检查,根据伤员的致伤情况,充分考虑到发生复合伤的可能,对主要损伤首先救治。

3.多有复合效应

机体遭受两种以上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效应,不是单一伤的简单相加,各伤之间可互相影响,使整体伤情更为复杂和严重,这就是复合伤的“复合效应”,也是复合伤最重要的特点,其表现为“相互加重”,因此复合伤也被称为“相互加重综合征”。

4.创伤复合伤

除具有一般创伤的临床表现外,还有以下特点。

(1)休克发生率高,这与其创伤重、出血多或烧伤重等因素有关。

(2)易并发感染且程度较严重。

(3)易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如ARDS、心衰、ARF等。

(4)病死率高,伤后立即死亡原因主要为大出血、窒息或休克;随后死亡多为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5.放射复合伤

核武器通过235铀、219钚的裂变和(或)氚、氘等的骤变,放射出多种致病因素。光、辐射、热辐射、冲击波、核辐射(α射线β射线)等,可造成“放、烧、冲”;“放、烧” 或“放、 冲”的复合伤。爆炸后的放射性污染物质也可致病,因此本类复合伤伤情复杂。

(三)分类

1.核爆烧伤

人体暴露部位易发生皮肤烧伤,热能可通过衣服造成皮肤烧伤。高温气流、粉尘、有害气体可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可造成闪光盲,其表现为一时性视觉失调,视力下降,较短时间后可恢复。眼睛烧伤时视网膜和脉络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中央盲点,眼底检查见视网膜有圆形凝固坏死,周围水肿、出血或裂洞。视力的恢复取决于眼的损伤程度。

2.冲击伤

核爆炸所致的冲击伤与其他原因的冲击伤相似,但因超压和(或)波压较大,故伤情严重。

3.核辐射伤

早期辐射可引起急性放射病,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射线可引起红斑、斑疹、水疱、糜烂等皮肤病变,污染物质进入体内可产生内辐射效应,导致器官组织损伤。

(四)急救与护理

1.复合伤急救

迅速使伤员脱离危险地带,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对大面积烧伤应剪除污染衣物,用干净敷料或洁净衣物遮盖创面,去除压在伤员身上的重物。优先抢救出血、窒息、昏迷、休克等伤员。清除伤员口、鼻、耳道的粉尘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窒息者可紧急行环甲膜穿刺。迅速包扎伤口、止血、固定,以及对气胸、休克等的急救处理。

2.放射性处理

对有放射伤者应迅速采取措施,阻止进一步核吸收和促进核排出。抗核放射药物应及早使用。

3.安全转运

对急需要手术或其他抢救治疗者,应在实施支持治疗的情况下,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护送至救治条件较好的医院。

4.手术

需要手术治疗者,应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紧急进行手术;若有危及生命的复合伤必须立即手术,可边抢救边手术。